[发明专利]胡萝卜组织或愈伤不对称还原p-苯丙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及用途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094618.7 | 申请日: | 2018-01-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0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 发明(设计)人: | 杨妮;郭钫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妮 |
| 主分类号: | C12P7/22 | 分类号: | C12P7/2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83 | 代理人: | 向庆宁;何碧珩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胡萝卜组织 愈伤 苯丙酮类化合物 不对称还原 制备 胡萝卜 底物 培养液 生态学意义 绿色化学 培养基 标准品 缓冲 还原 细胞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胡萝卜组织及愈伤细胞不对称还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讲,涉及胡萝卜组织和愈伤在改变药物手性方面的应用及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是许多有价值产品的重要来源之一,可作为有用的基础材料。如:纤维素,木材,橡胶等。此外它的次级代谢产物,如:萜类化合物、香豆素、蒽醌、类黄酮及生物碱等可作为医药、香料、色素和农用化学品等。迄今为止,一些从植物悬浮细胞得到的次级代谢物已能进行生产。然而,这些植物悬浮培养细胞所能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的量很少且很难积累,并已证明很难应用于工业生产。为了克服这一难题,利用植物悬浮细胞对外源底物进行生物转化的研究就显得很意义。植物细胞培养具有巨大的产生特定次生代谢产物的潜力。在植物细胞培养中,一些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并不形成和累积,但却保留了将外源底物转化为有用产物的能力。植物悬浮细胞培养,固定化细胞培养,毛状根培养以及酶都可通过生物转化产生有用化合物。
自从White P R和Gautheret R J在1939年用实验方法建立了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技术以来,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技术已发展成为一门精细的实验科学,利用植物组织、细胞对羰基化合物进行生物还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由于底物或产物都对细胞有一定的毒害作用,所以使用植物全细胞还原底物时出现得率不高的现象。野生型的植物组织或器官进行生物转化操作起来相对来说是简单的。一般是以无菌水作为反应媒介,整个反应过程简单且节约成本。尽管如此,但这一系统还是存在缺点的,比如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的植物细胞催化活力都有所不同。
随着地球资源的耗尽,反应试剂的价格的上涨,这使得合成药物的价格将更加昂贵。这就需要提供新的方法进行一些重要药物的生产,特别是一些化合物的手性药物中间体的制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胡萝卜的组织及愈伤细胞不对称还原p-苯丙酮类化合物的方法,从而提升制备手性药物中间体的能力及条件。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首先,本发明提供胡萝卜组织或愈伤不对称还原p-苯丙酮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1)p-苯丙酮类化合物标准品的制备:取一定量的p-苯丙酮类化合物溶于溶剂甲醇中分多次加入还原剂KBH4以一锅法在冰水浴中进行反应,以石油醚∶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点板,直至反应完全后,加适量冰水除去多余的还原剂KBH4,再用稀HCl调节pH值至中性,用萃取剂无水乙醚萃取产物三次,每次20ml萃取剂,之后加入干燥剂干燥,过滤旋蒸浓缩后得到p-苯丙酮类化合物标准品;
(2)胡萝卜组织提取:选取胡萝卜的韧皮部,用清水冲洗以除去表面污渍,在消毒剂(75%乙醇)里浸泡0.5min,取出用无菌水冲洗2次后放入漂白剂(10%NaClO溶液)中浸泡20min后取出,无菌水冲洗多次后,切成小块备用;
(3)培养基的制备:取40g(MS)培养基加水1000ml加热溶解后,分装100ml容量瓶,制成培养液,培养液每瓶25ml,高温灭菌后冷却至室温备用;
(4)胡萝卜组织对底物的还原:加入一定量备好的胡萝卜韧皮部组织,并加入相应底物(p-苯丙酮类化合物)进行摇床培养,5天后取出,离心取上清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妮,未经杨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46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