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RAM存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90265.3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59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子欧;张立军;朱灿焰;马亚奇;顾昌山;佘一奇;桑胜男;刘金陈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11C11/419 | 分类号: | G11C11/419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陆金星 |
地址: | 2151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ram 存储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RAM存储器,包括跟踪时钟发生器以及对称分布的两个SRAM阵列,每个SRAM阵列的上部均设有一跟踪行,外侧均设有一跟踪列,每个SRAM阵列的上方位于跟踪行的外侧设有一时序追踪单元dummy cell,每个SRAM阵列的下方设有一dummy SA读出放大器,跟踪时钟发生器的输出端INTERNAL‑CLK分别经两条穿过跟踪行的跟踪字线与两侧的时序追踪单元dummy cell连接,每个时序追踪单元dummy cell经一条穿过跟踪列的跟踪位线与dummy SA读出放大器连接,dummy SA读出放大器的输出端经一判决器连接到跟踪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还包括基于dummy SA读出放大器的PBTI保护电路。本发明不仅能降低存储器由于跟踪路径导致失效的概率,增加追踪操作的准确性,还能消除PBTI效应的影响,提高电路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SRAM存储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因为它的速度快、系统设计简单等优点,得到了大量而广泛的应用。SRAM单元通常是一个6晶体管单元,该晶体管单元具有两个相连的反相器以形成锁存器。只要有能量持续供给器件,横向交叉连接的反相器将一直维持存储的数据,而不需要通过被刷新来保持数据。
SRAM存储单元都有一根字线,以及相位相反的两根位线。两根位线连接在小信号差分读出放大器上。当SRAM进行读操作时,两根位线开始都是预充为高电平。当有字线电压上升到激活电平时,与该字线相连的SRAM存储单元被选中,其传输管被激活,将位线与存储单元连接。此时,其中一个位线放电,电平开始下降至低电平,于是,两根位线便会产生一个小信号差分电压差。读出放大器可以迅速的确定位线上的值并且提供完全逻辑电平输出。因为位线上可以被正确地感应到的差分电压差仅由几百毫伏。不必将SRAM读取周期延长至将位线对中的较低的位线完全放电所需的全部时间,所以SRAM读取周期可以缩短。另外,因为没有完全放电,所以减小了读操作功耗的损耗。上述读取时间都由跟踪时序电路来决定。为了提高存储器的集成度,尽量缩小存储单元的面积,从而通常存储单元会使用比外围MOS更小的间距来摆放。节省了面积但增加了出现失效MOS的概率。为了提高失效存储单元导致整个存储芯片良率,通常使用冗余机制来修正,但对于跟踪电路中的模拟存储单元通常没有冗余机制。
因此传统的SRAM跟踪方案如图1所示,包括SRAM阵列,一个跟踪时钟发生器,一个跟踪行,一个时序追踪单元dummy cell,一个跟踪列,一个dummy读出放大器。其中时序追踪单元dummy cell是一个特殊的存储单元,可存储预先设定的逻辑状态。由跟踪时钟发生器发送一个内部时钟信号,以启动穿过跟踪行的TWL上的跟踪字信号,跟踪行时间延迟,传输到时序追踪单元dummy cell时,由时序追踪单元dummy cell启动穿过跟踪列的TBL上的跟踪位信号,跟踪列时间延迟,由特定读出放大器dummy SA读出,且dummy SA发送一个复位信号给跟踪时钟发生器,表示本次读操作跟踪过程结束。
类似传统跟踪方案的,中国专利CN 102637452 A提出了一种用于存储器的跟踪方案,并公开了具有用于读取跟踪电路的存储器。该电路可以对存储器读操作延迟进行有效的跟踪,该方案只能针对一侧的字线和位线进行跟踪。传统SRAM存储单元出现失效可以通过冗余机制修复,如果是跟踪机制失效就没有补救办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SRAM存储器,采用两条追踪路径,以降低存储器由于跟踪路径导致失效的概率,增加追踪操作的准确性,还能消除PBTI效应的影响,提高电路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02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