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工对开回转体零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89440.7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09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王爱民;任鹏灏;葛艳;吴龙;王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C3/00 | 分类号: | B23C3/00;B23C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刘伟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对开 回转 零件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工对开回转体零件的方法,其中,所述对开回转体零件包括:分型面、大端直段和外轮廓面,所述外轮廓面包括:大端区域、中部区域、小端区域和两侧边缘,该方法包括对所述分型面进行平面铣加工,并将所述分型面固定于水平工装上;对所述大端直段和外轮廓面进行分步粗铣加工;对所述大端直段和外轮廓面进行分步精铣加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根据对开回转体零件各区域刚度不同,采用不同的进给量进行加工,有效地避免了“让刀”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加工精度,保障了加工质量,同时,分步的加工方式,提高了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工对开回转体零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开回转体零件是航天设备中的关键零部件,其材料通常为铝合金。在切削加工的过程中,由于刀具对零件切削力的作用,导致零件发生弹性形变,使得刀具切削零件的实际切削量小于理论切削量,即产生“让刀”,当撤销刀具与零件的相互接触后,零件加工表面发生回弹,致使加工表面的实际尺寸与理论尺寸有偏差,导致加工精度无法达到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工对开回转体零件的方法,以解决加工对开回转体零件的过程中发生“让刀”,导致加工精度达不到要求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加工对开回转体零件的方法,所述对开回转体零件包括:分型面、大端直段和外轮廓面,其中,所述外轮廓面包括:大端区域、中部区域、小端区域和两侧边缘,所述方法包括:
对所述分型面进行平面铣加工,并将所述分型面固定于水平工装上;
对所述大端直段和外轮廓面进行分步粗铣加工;
对所述大端直段和外轮廓面进行分步精铣加工。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大端直段和外轮廓面进行分步粗铣加工,包括:
采用第一立铣刀通过第一进给量铣削所述大端直段,其中,铣削的路径为弧线。
采用第一立铣刀通过变进给量铣削所述外轮廓面的大端区域、中部区域和小端区域,其中,通过所述第一进给量铣削所述外轮廓面的大端区域,通过第二进给量铣削所述外轮廓面的中部区域,通过第三进给量铣削所述外轮廓面的小端区域,铣削的路径为由内向外的等高线;
采用所述第一立铣刀通过所述第三进给量铣削所述外轮廓面的两侧边缘,其中,铣削的路径为直线。
可选地,所述第一进给量为:900~1200mm/min;所述第二进给量为:1800~2200mm/min;所述第三进给量为:2300~2700mm/min。
可选地,所述第一立铣刀的主轴转速为3400~3800r/min。
可选地,所述第一立铣刀的直径为18~22mm。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大端直段和外轮廓面进行分步精铣加工,包括:
采用第二立铣刀通过第四进给量铣削所述大端直段的弧顶部分,其中,铣削的路径为直线;
采用球头铣刀通过第五进给量由所述大端直段的弧顶部分向所述大端直段的边缘进行两侧对称铣削,其中,铣削的路径为弧线。
采用所述第二立铣刀通过所述第五进给量铣削所述外轮廓面的大端区域的弧顶部分,其中,铣削的路径为由内向外的等高线;
采用所述球头铣刀通过变进给量铣削所述外轮廓面的大端区域的非弧顶部分、中部区域和小端区域,其中,通过第六进给量铣削所述外轮廓面的大端区域的非弧顶部分,通过第七进给量铣削所述外轮廓面的中部区域,通过第八进给量铣削所述外轮廓面的小端区域,铣削的路径为由内向外的等高线;
采用所述第二立铣刀通过所述第八进给量铣削所述外轮廓面的两侧边缘,其中,铣削的路径为直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94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