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工对开回转体零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89440.7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09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王爱民;任鹏灏;葛艳;吴龙;王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C3/00 | 分类号: | B23C3/00;B23C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刘伟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对开 回转 零件 方法 | ||
1.一种加工对开回转体零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开回转体零件包括:分型面、大端直段和外轮廓面,其中,所述外轮廓面包括:大端区域、中部区域、小端区域和两侧边缘,所述方法包括:
对所述分型面进行平面铣加工,并将所述分型面固定于水平工装上;
对所述大端直段和外轮廓面进行分步粗铣加工;
对所述大端直段和外轮廓面进行分步精铣加工;
所述对所述大端直段和外轮廓面进行分步粗铣加工,包括:
采用第一立铣刀通过第一进给量铣削所述大端直段,其中,铣削的路径为弧线;
采用第一立铣刀通过变进给量铣削所述外轮廓面的大端区域、中部区域和小端区域,其中,通过所述第一进给量铣削所述外轮廓面的大端区域,通过第二进给量铣削所述外轮廓面的中部区域,通过第三进给量铣削所述外轮廓面的小端区域,所述第一立铣刀连续走刀,铣削的路径为由内向外的等高线;
采用所述第一立铣刀通过所述第三进给量铣削所述外轮廓面的两侧边缘,其中,铣削的路径为直线;
所述对所述大端直段和外轮廓面进行分步精铣加工,包括:
采用第二立铣刀通过第四进给量铣削所述大端直段的弧顶部分,其中,铣削的路径为直线;
采用球头铣刀通过第五进给量由所述大端直段的弧顶部分向所述大端直段的边缘进行两侧对称铣削,其中,铣削的路径为弧线;
采用所述第二立铣刀通过所述第五进给量铣削所述外轮廓面的大端区域的弧顶部分,其中,铣削的路径为由内向外的等高线;
采用所述球头铣刀通过变进给量铣削所述外轮廓面的大端区域的非弧顶部分、中部区域和小端区域,其中,通过第六进给量铣削所述外轮廓面的大端区域的非弧顶部分,通过第七进给量铣削所述外轮廓面的中部区域,通过第八进给量铣削所述外轮廓面的小端区域,所述球头铣刀连续走刀,铣削的路径为由内向外的等高线;
采用所述第二立铣刀通过所述第八进给量铣削所述外轮廓面的两侧边缘,其中,铣削的路径为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给量为:900~1200mm/min;
所述第二进给量为:1800~2200mm/min;
所述第三进给量为:2300~2700mm/mi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铣刀的主轴转速为3400~3800r/mi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铣刀的直径为18~2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进给量为:1800~2200mm/min;
所述第五进给量为:900~1200mm/min;
所述第六进给量为:700~900mm/min;
所述第七进给量为:1300~1700mm/min;
所述第八进给量为:2300~2700mm/min。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铣刀的主轴转速为3400~3800r/min;所述球头铣刀的主轴转速为3400~3800r/min。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铣刀的直径为18~22mm;所述球头铣刀的直径为18~2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944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