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红外摄像技术的自适应远光灯控制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81479.4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22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耿国庆;吴镇;孙丽琴;罗石;秦洪武;耿新雨;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Q1/14 | 分类号: | B60Q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红外 摄像 技术 自适应 远光灯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摄像技术的自适应远光灯控制系统及方法,属于汽车智能前照明技术领域。系统包括红外摄像头,雷达,车速传感器,中央控制单元,远近光灯切换装置。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由红外摄像头对车辆前方图像信息进行采集,并进行处理,判断车辆前方是否存在非机动车和行人,并确定其具体位置。步骤2:根据步骤1的判断结果,通过雷达探测前方非机动车或行人与本车的相对距离L和相对速度v,判断前方非机动车或行人的状态,确定下一时刻车前灯的照射状态。步骤3:根据此刻车前灯照射状态以及下一时刻车前灯照射状态,进行远近光状态延时切换控制。本发明减少远光灯对非机动车驾驶员及行人造成的视觉障碍,提高夜间行车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前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自适应远光灯切换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前照明系统可以让驾驶员在夜间行驶时清楚地观察道路情况,提高了夜间行驶的安全性。传统的前照明系统可以人为地进行远近光灯的切换,当对向来车或前方有车时,驾驶员会切换近光灯,避免对其他司机造成影响,减少事故的发生。然而,由于某些司机的不良驾驶习惯,在夜间行车时,难以做到准确地切换远近光灯。若对向车道来车时,驾驶员未准确及时地切换为近光灯,对对向车道的司机视线造成影响,从而会引发事故。最新交通法规已明确规定,因没有正确使用远近光灯而发生事故的,错误使用远光灯的司机同样有法律责任。因此,人们提出一种自适应远近光灯切换系统。通过摄像头进行环境感知,当探测到对向车道和本车道前方有车辆时,可以自动切换远近光灯以提高行驶安全。
对于机动车而言,其车灯光亮强度较高,很容易被摄像头捕捉到,识别为车辆。而在一些照明情况不好的乡村道路上,非机动车由于本身车辆灯光较弱,且周围环境较暗,难以发现。对于非机动车驾驶员,对向车辆的远光灯照射同样会影响其视线,因为受机动车远光灯照射,非机动车事故时有发生。
中国专利201510443493.0通过测量其他车辆与本车的相对距离和相对速度,与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进行远近光灯的切换。其中没有考虑到非机动车以及行人受到远光灯照射的影响。
现阶段自适应远光灯系统往往只针对机动车的远近光灯变换,忽略了非机动车驾驶员以及行人受到远光灯照射时视野受限,引发事故的危险。因此,需要对自适应远光灯系统进行改进,提高弱势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红外摄像技术的自适应远光灯控制系统及方法,针对现阶段自适应远光灯系统中使用的摄像头难以发现非机动车以及行人,提出使用红外摄像行人检测技术进行非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的检测,在检测到有非机动车或行人迎面过来时,将远光灯切换为近光灯,增加非机动车以及行人的安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目的的。
一种基于红外摄像技术的自适应远光灯控制系统,包括红外摄像头,雷达,车速传感器,中央控制单元,远近光灯切换装置。
所述红外摄像头用来获取车辆前方非机动车驾驶员以及行人的红外图像信息,所述雷达用来获取车辆前方非机动车和行人与本车的相对距离以及相对速度,所述车速传感器用来测量本车的实际行驶速度,所述中央控制单元接收所述红外摄像头、所述雷达以及所述车速传感器的信息,经过内置的算法进行计算,得到车前灯下一时刻照射状态信息,并将照射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远近光灯切换装置,所述远近光灯切换装置根据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的信息进行远近光灯的切换控制(所述远近光灯切换装置能够控制远近光灯切换操纵杆)。
一种基于红外摄像技术的自适应远光灯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由红外摄像头对车辆前方图像信息进行采集,并进行处理,判断车辆前方是否存在非机动车或行人,并确定其具体位置。
步骤2:根据步骤1的判断结果,通过雷达探测前方非机动车或行人与本车的相对距离L和相对速度v,判断前方非机动车或行人的状态,确定下一时刻车前灯的照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14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