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073657.9 | 申请日: | 2018-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5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 发明(设计)人: | 马义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中科富华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F9/6574 | 分类号: | C07F9/657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阻燃剂 三口烧瓶 加热 淡黄色固体 邻苯基苯酚 三氯化磷 制备 氯化氢气体吸收 制备方法技术 氯化氢气体 均匀搅拌 阻燃性能 酯化反应 温度计 搅拌器 冷凝器 水反应 酸反应 乙二醇 催化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燃剂的制备方法,涉及阻燃剂的制备方法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取邻苯基苯酚与三氯化磷加入到带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器和氯化氢气体吸收装置的三口烧瓶中,均匀搅拌,并进行加热;将三口烧瓶加热到150℃~170℃的温度时,加入催化剂A,继续加热三口烧瓶,当温度加热到210℃~230℃,且三口烧瓶内不再产生氯化氢气体时。本发明通过邻苯基苯酚与三氯化磷反应制得淡黄色固体B,并将淡黄色固体B与水反应制得产物C,经过处理得到HCA,并将HCA和衣康酸反应制得的无色透明固体D与乙二醇进行酯化反应,最后制得阻燃剂,此阻燃剂阻燃性能好,时间短,毒性低,对人刺激性小,且适用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阻燃剂的制备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阻燃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各种新型的涂料、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正逐步取代传统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在涂料、聚合物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其易燃性也带来了潜在的火灾安全性问题。部分涂料、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在火灾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产生烟雾和有毒、腐蚀性气体,造成二次危害。因此对涂料、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进行阻燃处理,使其不易着火或具有自熄性,可有效减少火灾的发生与蔓延。
目前,我国聚酯类阻燃剂的生产量很少,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且市场上的阻燃剂存在耐水性能差,在进行阻燃时释放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或物质,因此有待研究一种对人体危害性小的共聚阻燃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燃剂的制备方法,通过邻苯基苯酚与三氯化磷反应制得淡黄色固体B,并将淡黄色固体B与水反应制得产物C,经过处理得到HCA,并将HCA和衣康酸反应制得的无色透明固体D与乙二醇进行酯化反应,最后制得阻燃剂,解决了现有阻燃剂耐水和阻燃性能差,以及会对人造成伤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邻苯基苯酚与三氯化磷加入到带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器和氯化氢气体吸收装置的三口烧瓶中,均匀搅拌,并进行加热;
(2)将三口烧瓶加热到150℃~170℃的温度时,加入催化剂A,继续加热三口烧瓶,当温度加热到210℃~230℃,且三口烧瓶内不再产生氯化氢气体时,减压除去剩余的三氯化磷,得到淡黄色粘稠固体,并将淡黄色粘稠固体进行重结晶得到淡黄色固体B,所述淡黄色固体B为9,10-二氢-9-氯-10-氧杂膦菲;
(3)取淡黄色固体B于坩埚中,并加热到105℃~120℃,将加热后的淡黄色固体B在搅拌器搅拌作用下加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静置1h后得到白色粒状物,然后将白色粒状物进行过滤和重结晶得到产物C,将产物C加热到135℃~150℃后,进行减压除水,冷却后得到HCA;
(4)将HCA和衣康酸加入到带有搅拌马达、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和保护气体气入口管的四口烧瓶中,并进行搅拌、加热;
(5)当四口烧瓶的温度在105℃~120℃时,向四口烧瓶中通入保护气体,2h~3h后,将四口烧瓶内的固体进行蒸馏,到得无色透明固体D,将无色透明固体D与乙二醇进行酯化反应,到得产物阻燃剂。
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HCA和衣康酸的质量比为3:2。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白色粒状物过滤后,利用水和乙醇进行重结晶,得到产物B。
进一步地,步骤(5)中所述蒸馏的时间为0.4~0.8h。
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保护气体为氮气、氩气和氦气中的一种。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中科富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中科富华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36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