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系统、车辆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70737.9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22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平山健太;石原一;松本学;凑宗笃;西村洋祐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N2/02 | 分类号: | B60N2/02;B60R16/037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国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系统 控制 方法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针对座椅的朝向的变化、车辆状态而实现更适合的座椅形态的车辆系统、车辆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在车辆系统中,具备:座椅状态取得部(160),其取得供车辆的乘客就座的座椅的绕铅垂轴的朝向;车辆状态取得部(170),其取得与所述车辆相关的当前时刻或将来的加速度;以及座椅控制部(180),其基于由所述座椅状态取得部检测出的座椅的朝向及由所述车辆状态取得部取得的加速度,来使所述座椅的至少一部分变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系统、车辆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关于基于车辆的行驶状态来对乘客就座的座椅的位置进行控制的技术的研究不断进展。与此关联而公开了如下技术:在弯曲部的行驶时,动态地进行落座于座椅的乘客的横向的支承,或者预测车辆的速度变更时的纵摆行为,并变更座椅的姿态,以便抵消预测出的纵摆行为(例如,日本国特表2003-532577号及日本国特开2007-253883号)。
然而,在以往技术的方法中,未根据座椅的朝向的变化、车辆状态来进行支承乘客的身体的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针对座椅的朝向的变化、车辆状态而实现更适合的座椅形态的车辆系统、车辆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车辆系统、车辆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采用了以下的结构。
(1)本发明的一方案的车辆系统具备:座椅状态取得部,其取得供车辆的乘客就座的座椅的绕铅垂轴的朝向;车辆状态取得部,其取得与所述车辆相关的当前时刻或将来的加速度;以及座椅控制部,其基于由所述座椅状态取得部检测出的座椅的朝向及由所述车辆状态取得部取得的加速度,来使所述座椅的至少一部分变形。
(2)在上述(1)的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座椅包括从不同侧对乘客的身体进行支承的多个侧支撑部,所述座椅控制部使多个所述侧支撑部中的与如下组合对应的所述侧支撑部变形,所述组合是所述座椅的朝向和由所述车辆状态取得部取得的与所述车辆相关的当前时刻或将来的加速度的方向的组合。
(3)在上述(2)的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座椅控制部使多个所述侧支撑部中的处于与作用于所述车辆的横向加速度所朝向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侧支撑部朝向所述乘客突出。
(4)在上述(2)的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座椅控制部使由所述座椅状态取得部检测出的所述座椅的朝向相对于所述车辆的行进方向为横向的情况下在所述车辆上作用有纵向加速度时的所述侧支撑部的变形量比所述座椅的朝向相对于所述车辆的行进方向为朝前的情况下在所述车辆上作用有横向加速度时的所述侧支撑部的变形量大。
(5)在上述(2)的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座椅包括对所述乘客的手臂进行支承的扶手(350),所述座椅控制部在由所述车辆状态取得部取得的将来的加速度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除了所述侧支撑部的变形以外还使所述扶手变形。
(6)在上述(5)的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扶手具备收纳气体或液体的袋状构件,所述座椅控制部使所述气体或所述液体注入所述袋状构件来使所述袋状构件向所述扶手的下侧伸展。
(7)在上述(2)的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座椅控制部在由所述座椅状态取得部检测出的所述座椅的朝向相对于所述车辆的行进方向为朝后的情况下,在由所述车辆状态取得部取得的将来的纵向加速度为阈值以上时,除了所述侧支撑部的变形以外还使所述座椅的就座部倾斜。
(8)在上述(2)的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座椅控制部使由所述座椅状态取得部检测出的所述座椅的朝向相对于所述车辆的行进方向为朝后的情况下在所述车辆上作用有纵向加速度时的所述侧支撑部的变形量比所述座椅的朝向相对于所述车辆的行进方向为朝前的情况下在所述车辆上作用有横向加速度时的所述侧支撑部的变形量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07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