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蜂毒肽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70162.0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0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莫伟亮;左泽乘;石翔;张峻川;王彬;张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435 | 分类号: | C07K14/435;C12N15/82;C12N15/1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毒肽 蛋白 蛋白酶切位点 大豆转基因 发根农杆菌 技术生产 目的蛋白 体内表达 原核表达 植物细胞 肠激酶 粗提取 发根 介导 大豆 杀死 体内 生产 保证 成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蜂毒肽的方法,具体利用发根农杆菌K599介导的大豆转基因技术生产蜂毒肽蛋白的方法,能够高效地表达蜂毒肽蛋白。同时,在目的蛋白中间使用蛋白酶切位点,保证了蜂毒肽不会杀死植物细胞,纯化后加入肠激酶后,蜂毒肽能够被切下来。此发明首次在大豆发根里面成功表达出蜂毒肽蛋白,较之前原核表达的蜂毒肽来说,其活性更强,可溶性更高,而且植物体内表达的蜂毒肽蛋白粗提取就可以用来做药,因为植物体内没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试剂发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蜂毒肽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上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对蜂毒肽分子生物学研究,Kindas.Mugge等将从蜂王毒腺中提取的mRNA注入青蛙卵中,合成了蜂毒肽前体蛋白promeliain)。Vlasak等用质粒pBR322构建了蜂王毒腺cDNA文库,并以蜂王毒腺总mRNA制作探针进行杂交,获得了蜂毒肽的cDNA,而王关林等通过RT-PCR方法扩增得到了蜂毒肽前体蛋白的cDNA,测得序列长度为155bp,与Vlasak等发表的序列完全相同;另外再通过在蜂毒肽序列前引入羟胺裂解位点,以定点诱变的方式构建了诱变蛋白表达载体,该载体与β-半乳糖苷酶部分序列相融合,结果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表达了诱变蛋白,为基因工程生产蜂毒肽提供了新途径。
但是,原核表达蜂毒肽有以下缺陷:(1)原核系统表达的真核生物蛋白质缺乏很多翻译后修饰,使得蜂毒肽的活性不如真核表达系统表达得多。(2)原核表达蜂毒肽为了避免蜂毒对细胞的毒害,通常会在其N端连入GST等标签蛋白从而表达为融合蛋白,这些融合蛋白的可溶性较差,也就是说具有生物活性的蜂毒肽的量非常少。(3)原核表达及真核酵母表达,在发酵的过程中,大肠杆菌及酵母体内会产生大量的内毒素,在纯化蜂毒肽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去除对人体有害的细胞内毒素。
目前植物表达蜂毒肽的瓶颈在于蜂毒肽会使得细胞膜受到破坏,直接表达会造成工程菌、转基因植物的的细胞膜遭到破坏导致死亡。
密码子的选择和融合蛋白的选择也会对植物的表达蜂毒肽造成影响。因此我们根据植物的表达偏好,在保持蜂毒肽氨基酸序列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更改了一些氨基酸的密码子,使得蜂毒肽能够在植物当中正常表达。
另外我们在构建表达载体的过程中选择了保留蜂毒肽的内含子,这样可以保证蜂毒肽在克隆所用的工程大肠杆菌(DH5α)中不会导致工程菌的死亡。我们选择了截短的萤火虫荧光素酶(Nano Firefly Luciferase)作为与蜂毒肽融合表达的报告蛋白,该蛋白只有在有底物作用下发出荧光的特性,不仅能够抑制蜂毒肽的活性,并且能够方便地检测到蜂毒肽融合蛋白的表达。接着我们用羟胺裂解酶识别位点作为蛋白linker连接萤火虫荧光素酶与蜂毒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蜂毒肽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产蜂毒肽的方法,包括载体设计以及构建、电击转化K599农杆菌感受态、大豆的培养与侵染、蛋白纯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01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