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凹凸路面的ABS汽车机电制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63169.X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2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志通 |
主分类号: | B60T17/00 | 分类号: | B60T17/00;B60T13/52;B60T1/02;B60T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5000 河北省廊***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壁 制动钳 凹凸路面 汽车机电 制动装置 制动盘 制动片 扣盖 外壁 活动相连 应用 外壁安装 插座 顶杆 胶圈 采购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凹凸路面的ABS汽车机电制动装置,包括制动盘,所述制动盘的外壁安装有制动钳,所述制动钳的内壁与制动盘的外壁活动相连,所述制动钳的内壁安装有扣盖,所述扣盖的外壁与制动钳的内壁相连,所述制动钳的内壁安装有制动片,所述制动片的外壁与制动钳的内壁相连,所述制动片的外壁与制动盘的内壁活动相连,所述扣盖的内壁安装有插座。该应用于凹凸路面的ABS汽车机电制动装置,通过扣盖、第一顶杆和胶圈之间的配合,在制动片的作用下,提高了应用于凹凸路面的ABS汽车机电制动装置的产品质量,节省了使用者的采购成本,避免了应用于凹凸路面的ABS汽车机电制动装置的资源浪费,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电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凹凸路面的ABS汽车机电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汽车制动器的发展起源于原始的机械控制装置,最原始的制动控制只是驾驶员操纵一组简单的机械装置向制动器施加作用力,那时的汽车重量比较小,速度比较低,机械制动已经能够满足汽车制动的需要,但随着汽车自身重量的增加,助力装置对机械制动器来说越来越显得非常重要,从而开始出现了真空助力装置,1932年生产重量为2860kg的凯迪拉克V16车四轮采用直径419.1mm的鼓式制动器,并有制动踏板控制的真空助力装置,林肯公司也于1932年推出V12轿车,该车采用通过四根软索控制真空助力器的鼓式制动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汽车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军用车辆及军用技术的发展,车辆制动有了新的突破,液压制动是继机械制动后的又一重大革新,DuesenbergEight车率先使用了轿车液压制动器,克莱斯勒的四轮液压制动器于1924年问世,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分别于1934年和1939年采用了液压制动技术,到20世纪50年代,液压助力制动器才成为现实,经过80多年的发展,液压制动技术是如今最成熟、最经济的制动技术,并应用在当前绝大多数乘用车上,汽车液压制动系统可以分为行车制动、辅助制动、伺服制动等,主要制动部件包括制动踏板机构、真空助力器、制动主缸、制动软管、比例阀、制动器和制动警示灯等,在制动系统,真空助力器、制动主缸和刹车制动器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另外,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也已经成为电子制动的标准配置,目前,我国汽车制动设备行业发展迅速,用于汽车制动的设备也多种多样,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多方面的挑战,需求寻找满足客户的解决方案在现有技术中,例如,现有设备包括包括前轮速传感器、前轮地面探测装置、前轮分制动泵,所述前轮速传感器下端设有前轮地面探测装置,所述前轮地面探测装置右端设置有前轮分制动泵,所述前轮分制动泵通过导线连接前轮执行组件,所述前轮执行组件右端安装有制动总泵,所述制动总泵下端设有ABS总系统,所述ABS总系统通过导线连接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左端设置有后轮执行组件,所述后轮执行组件通过导线连接后轮速传感器,所述后轮速传感器下端安装有故障检测装置,所述故障检测装置下端设有后轮地面探测装置,所述后轮地面探测装置下端设置有故障保护装置,所述故障保护装置通过导线连接后轮分制动泵,该发明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存在很多不足与缺陷,在现有设备中,前轮分制动泵的设计存在缺陷,前轮分制动泵与车体之间的连接不稳定,并且前轮分制动泵与制动钳之间的连接不稳定,易出现制动盘与制动钳接触不良,车辆制动效果差,易出现交通事故的缺点,另外前轮分制动泵与制动钳之间的连接缺少防护装置,易造成制动钳失灵和制动块磨损过快,制动块散热效果不佳等情况,增加了使用者的维修保养资金,造成汽车制动装置的资源浪费,针对这些情况,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应用于凹凸路面的ABS汽车机电制动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凹凸路面的ABS汽车机电制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志通,未经张志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31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