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62847.0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28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矶野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T13/74 | 分类号: | B60T13/74;B60T7/06;B60T8/40;B60T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舒艳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制动装置,能够使可靠性提高,即使在故障时也能够容易地维持制动性能、制动操作的感觉来进行退避行驶。在与输出驱动转矩并传递到驱动轴的马达驱动装置一起搭载于车辆,并基于制动踏板的踏下操作时的行程以及踏力来控制上述车辆的制动力的制动装置中,分两个系统独立地设置具有检测上述行程以及上述踏力的传感器(11、21)、对上述驱动轴给予用于产生上述制动力的摩擦力的制动机构(12、22)、基于上述行程和上述踏力控制上述制动机构的控制器(13、23)、以及向制动机构和控制器供给电力的电源(14、24)的制动系统(10、20),以能够相互通信的方式将两个控制器(13、23)连接以使它们相互补充地发挥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驾驶员的制动踏板的踏下操作来控制车辆的制动力的制动装置,特别涉及与具备输出转矩的驱动用马达作为驱动力源的马达驱动装置一起搭载于车辆的电动的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搭载于车辆的制动装置的一个例子记载于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制动装置具备通过液压产生装置的产生液压进行工作的液压制动器、和通过电动马达的驱动转矩进行工作的电动制动器。在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制动装置中,在电动制动器的电气系统故障的情况下,通过液压制动器维持制动性能。另外,在液压制动器的液压传感器、液压系统故障的情况下,通过电动制动器维持制动性能。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制动装置具备通过电动马达进行工作的主要的电动制动器(主制动器)、和通过螺线管进行工作的子电动制动器(子制动器)。主制动器以及子制动器均对同一轮盘(wheel disc)进行制动。子制动器设置在远离主制动器的位置。由控制器基于制动踏板的操作状态控制主制动器,对轮盘进行制动。在检知到主制动器的故障的情况下,子制动器根据从与主制动器相同的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进行工作,来对轮盘进行制动。
此外,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对置活塞型的盘式制动器装置。该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制动装置在构成行车制动器(Service brake)的制动钳一体地设置驻车制动器。制动钳以跨过与车轮一起旋转的制动转子的状态被固定于悬架装置。行车制动器通过液压进行工作来对制动转子进行制动。驻车制动器通过电动马达进行工作来对制动转子进行制动。
另外,搭载于将马达作为驱动力源的车辆的马达驱动装置的一个例子记载于专利文献4以及专利文献5。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马达驱动装置是能够进行所谓的转矩矢量分配的马达驱动装置。该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马达驱动装置具备将驱动用马达的输出转矩分配并传递到左右的驱动轮的差动机构、和控制从差动机构向左右的驱动轮传递的转矩的分配率的差动用马达。差动机构由两个单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构成。这两个行星齿轮机构中的各太阳轮通过结合轴连结。在两端安装了各太阳轮的结合轴的中央部安装有经由输入齿轮从驱动用马达输入转矩的中间齿轮(例如,专利文献1的图1)。或者,设置有将结合轴作为旋转轴(转子)的驱动用马达(例如,专利文献1的图7)。各齿圈以相互向相反方向旋转的方式,经由由两个轴部件构成的反转机构连结。另外,在一个齿圈连结有差动用马达。而且,在各行星架分别经由驱动轴连结左右的驱动轮。
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马达驱动装置具备两个驱动用马达(第一马达、第二马达)、以及选择性地连结各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轴的离合器机构。第一马达具有第一旋转轴。在该第一旋转轴的一端(第一输出端)安装有左侧的驱动轮。第二马达具有第二旋转轴。在该第二旋转轴的一端(第一输出端)安装有右侧的驱动轮。第一马达以及第二马达以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分别朝向车宽方向的左右两侧的方式配置。即,以第一旋转轴的另一端与第二旋转轴的另一端对置的方式配置。在这些第一旋转轴的另一端与第二旋转轴的另一端之间安装有离合器机构。
此外,专利文献6中记载了带电磁制动器的马达。该专利文献6所记载的带电磁制动器的马达在马达的旋转轴的一端固定有电磁制动器的制动转子。电磁制动器通过对电磁铁进行通电而吸引电枢,来使制动转子与制动定子摩擦接合。即,对马达的旋转轴进行制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51965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28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