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栖运输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58840.1 | 申请日: | 2016-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27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六合科技创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B62D55/065;B63B43/10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输 机器人 | ||
本发明涉及运载机械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多栖运输机器人,包括机体、行走装置、支撑装置、能量装置、驾驶舱和储物装置,所述的行走装置与机体相连接,行走装置用于实现前进的功能;所述的支撑装置安装在行走装置上,支撑装置可根据运输物品的重量不同调节本发明在工作工程中的浮力;所述的能量装置位于能量安装架内部;所述的驾驶舱与机体相连接;所述的储物装置安装在机体上。本发明采用履带式设计思路,可实现陆地运输功能,同时通过支撑装置的设计,其能够根据运输物品自身重量的不同进行浮力调节,从而实现水面与冰面上运输的功能,且在冰面运输过程中,对冰面无需破碎,极大的增加了多栖运输的适用性。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6105609782,申请日为2016年07月18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履带式多栖运输机器人”的专利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载机械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履带式多栖运输机器人。
背景技术
现如今,我国经济正处于的飞速发展的状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运输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大面积的货物调配还是小面积的货物调整,这些环节都离不开运输,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不同的运输条件所选择的运输工具也不相同,针对大面积的货物调配,可以选择飞机、船舶、卡车和拖拉机等运输工具进行货物运输,在面临小面积的货物调整时我们可以选择叉车、手推车和三轮车等,这些运输工具也是目前我国所使用的主要运输工具,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也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的运输问题不仅局限在上述的几种情况内,我们可能还面临着多栖运输问题,现有的多栖运输工具已经涵盖水陆两栖、水陆空三栖等多种类型的运输,申请号为201510062915.X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陆空多栖通行机,其可实现水陆空三栖行走的功能,但是,在面临冰面运输时,该技术的局限性便暴露了。
目前,对于多栖运输工具的发展过程,主要体现在水陆空三栖上,针对涵盖冰面运输的运载多栖机械来说,现有技术中涉及不多,尤其针对内陆地区冰面厚度处于中等状态的区域,例如内地大型湖上的冰面,在面临冰面抢险、救援等运输问题时,现有的多栖运输工具似乎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在此种冰面上,冰面的承载压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在特殊情况下,为了保障冰面上物体或者生命财产的安全性,冰面不能进行破碎处理时,如何能够做到冰面运输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人们急需一种能够涵盖此类冰面运输的多栖运输工具,即本发明中所述的一种履带式多栖运输机器人,其采用履带式设计思路,可实现陆地运输功能,同时通过支撑装置的设计,其能够根据运输物品自身重量的不同进行浮力调节,从而实现水面与冰面上运输的功能,且在冰面运输过程中,对冰面无需破碎,极大的增加了多栖运输的适用性。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中所述的一种履带式多栖运输机器人,其采用履带式设计思路,可实现陆地运输功能,同时通过支撑装置的设计,其能够根据运输物品自身重量的不同进行浮力调节,从而实现水面与冰面上运输的功能,且在冰面运输过程中,对冰面无需破碎,极大的增加了多栖运输的适用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履带式多栖运输机器人,包括机体、行走装置、支撑装置、能量装置、驾驶舱和储物装置,所述的机体左右对称,机体后方设有变速箱安装板,变速箱安装板用于为减速箱的安装提供附着点,且变速箱安装板与机体之间设有肋板,机体前方设有能量安装架,能量安装架用于安装能量装置;所述的行走装置与机体相连接,行走装置用于实现前进的功能;所述的支撑装置安装在行走装置上,支撑装置可根据本发明及搭载物的重量不同调节相应的浮力;所述的能量装置位于能量安装架内部,能量装置用于为本发明的运动提供能量;所述的驾驶舱与机体相连接,且驾驶舱位于机体左上方;所述的储物装置安装在机体上,且储物装置位于驾驶舱右侧,储物装置能够根据输运物品的不同进行快速的更换,从而提高运输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六合科技创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六合科技创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88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