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油控制装置、空调系统及其回油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57933.2 | 申请日: | 201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06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吕如兵;郑波;方金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3/02 | 分类号: | F25B43/02;F25B41/40;F25B4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 11522 | 代理人: | 朱清娟;何怀燕 |
地址: | 5190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装置 空调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回油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分机构和回油控制组件;所述油分机构,包括:油分离器(38);其中,
所述油分机构,设置在包含两个以上并联气缸的压缩机中下排气缸的排气口,用于自所述下排气缸的排气中分离得到润滑油;
所述回油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油分机构与所述压缩机底部的油池之间,用于根据所述压缩机中两个以上排气缸的排气口的压力差,控制所述润滑油回油至所述油池;
所述回油控制组件,包括:旁通调节支路和回油开关支路;其中,所述旁通调节支路,设置在所述油分机构的第一回油口与所述油池的进油口之间;所述回油开关支路,设置在所述油分机构的第二回油口与所述油池的进油口之间;
所述回油控制组件控制所述润滑油回油至所述油池,包括:
若所述压缩机中两个以上排气缸的排气口的压力差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范围的上限,则利用所述压力差,使所述润滑油通过所述旁通调节支路回油至所述油池中;或者,若所述压缩机中两个以上排气缸的排气口的压力差小于或等于预设压力范围的下限,则利用所述油分机构中所述润滑油的重力,使所述润滑油通过所述回油开关支路回油至所述油池中;
将压缩机下缸排气经过油分离器(38)分离之后,利用压缩机上下气缸排气压力差将油分离器中的润滑油输送至压缩机底部油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油分离器(38)的容量,大于或等于所述压缩机中润滑油总量的预定系数倍;和/或,
所述油分离器(38)的高度与所述油分离器(38)的直径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4.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在所述旁通调节支路上,设置有旁通调节阀(34)、毛细管(52)中的至少之一;
和/或,
在所述回油开关支路上,设置有回油电磁阀(5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旁通调节阀(34),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51);
和/或,
在所述回油开关支路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油分离器(38)的第二回油口与所述回油电磁阀(54)之间的连接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51)的规格根据预设压力范围的上限和预设压力范围的下限之间的差值确定;和/或,
所述毛细管(52)的管径和长度根据预设压力范围的下限和所述下排气缸的排油率确定;和/或,
所述连接管的规格,包括:Φ5、φ6、φ8、φ9、φ12中的至少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当在所述旁通调节支路上设置有第一电子膨胀阀(51)时,所述回油控制组件利用所述压力差,使所述润滑油通过所述旁通调节支路回油至所述油池中,包括:
在所述压缩机开机后,使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51)的开度以第一设定速度开至第一设定开度;
根据所述压缩机中两个以上排气缸的排气口的温度差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关系,调节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51)的开度,以维持所述温度差大于所述设定温度时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51)的开度;
和/或,
当在所述旁通调节支路上设置有毛细管(52)时,所述回油控制组件利用所述压力差,使所述润滑油通过所述旁通调节支路回油至所述油池中,还包括:
通过所述毛细管(52),控制所述润滑油回油至所述油池时的回油速度;所述回油速度根据所述下排气缸的排油率确定;
和/或,
当在所述回油开关支路上设置有回油电磁阀(54)时,所述回油控制组件利用所述油分机构中所述润滑油的重力,使所述润滑油通过所述回油开关支路回油至所述油池中,包括:
若所述压缩机开机后的连续运行时间达到第一设定时间,则使所述回油电磁阀(54)开通;
若所述回油电磁阀(54)开通时间达到第二设定时间,则使所述回油电磁阀(54)关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793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冷系统、空调器以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流体加热结构及冷媒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