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AN总线协议控制器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54179.7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75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李盛杰;刘敦伟;罗晶;石雪梅;顾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试验中心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H04L12/4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王刚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器 测试 控制器测试 内部寄存器 电平选择 发送功能 复位操作 复位功能 工作模式 基本模式 接收功能 扩展模式 时钟分频 通过模式 中断功能 寄存器 引脚 测试数据 配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AN总线协议控制器测试方法,包括:对CAN总线协议控制器进行复位功能测试,获得复位功能测试结果;对CAN总线协议控制器进行内部寄存器测试,获得内部寄存器测试结果;对CAN总线协议控制器进行复位操作,通过配置时钟分频寄存器进入基本模式,通过模式引脚的电平选择分别进入至少两种工作模式,对接收功能、发送功能、中断功能进行测试,获得基本模式测试结果;对CAN总线协议控制器进行复位操作,通过配置时钟分频寄存器进入扩展模式,通过模式引脚的电平选择分别进入至少两种工作模式,对接收功能、发送功能、中断功能进行测试,获得扩展模式测试数据。本发明的测试方法具有实用性强,使用简便,运行可靠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器件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CAN总线协议控制器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CAN总线最早出现在汽车工业中,为了解决现在电子控制装置之间的通讯,减少不断增加的信号线。CAN总线通讯可以实现系统通信的数字化,使时间分割、多重化、多点化成为可能,从而实现高性能化、高可靠化、保养简单化、节省配线等。随着装备型号系统的发展,CAN总线也成为系统中各种传感器、操作终端和控制器等设备之间通讯的主要总线之一。在CAN总线通讯系统中,CAN总线协议控制器实现了CAN通信协议的解释与实现,是CAN总线通讯的核心控制电路。作为各电子系统CAN总线通信的关键器件,CAN总线协议控制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电子系统数据传输的质量,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因此CAN总线协议控制器的测试对于保障电子系统的运行功能和数据传输具有重大意义,也为航空航天等重要产业保驾护航起到关键作用。
由于CAN总线协议控制器功能的复杂性且其传输功能可通过内部寄存器配置成不同状态,传统的功能测试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对其功能和内部资源覆盖率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效、准确的CAN总线协议控制器测试方法。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CAN总线协议控制器测试方法,包括:
对所述CAN总线协议控制器进行复位操作,逐个读取所述CAN总线协议控制器的内部寄存器的存储内容,并分别与预设的期望数据进行对比,获得复位功能测试结果;
对所述CAN总线协议控制器进行复位操作;进入基本模式,对控制寄存器、命令寄存器、状态寄存器、中断寄存器、接收码寄存器、接收屏蔽寄存器、总线定时寄存器、输出控制寄存器、时钟分频寄存器的每一位进行写、读操作进行测试,获得第一内部寄存器测试结果;进入扩展模式,对模式寄存器、所述命令寄存器、所述状态寄存器、所述中断寄存器、中断使能寄存器、所述总线定时寄存器、所述输出控制寄存器、仲裁丢失捕获寄存器、误码捕获寄存器、错误警告限制寄存器、接收错误计时器寄存器、发送错误计时器寄存器、所述接收码寄存器、所述接收屏蔽寄存器、接收信息计数器寄存器、接收缓冲起始地址寄存器的每一位进行写、读操作进行测试,获得第二内部寄存器测试结果;
对所述CAN总线协议控制器进行复位操作,通过配置所述时钟分频寄存器进入基本模式,通过模式引脚的电平选择分别进入至少两种工作模式,对接收功能、发送功能、中断功能进行测试,获得基本模式测试结果;
对所述CAN总线协议控制器进行复位操作,通过配置所述时钟分频寄存器进入扩展模式,通过模式引脚的电平选择分别进入所述至少两种工作模式,对接收功能、发送功能、中断功能进行测试,获得扩展模式测试数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两种工作模式包括:英特尔模式和摩托罗拉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模式引脚的电平选择分别进入至少两种工作模式,对接收、发送功能、中断功能进行测试,和/或所述通过模式引脚的电平选择分别进入所述至少两种工作模式,对接收功能、发送功能、中断功能进行测试,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试验中心,未经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试验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41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负极接触器烧结检测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RTK技术无人驾驶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