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维地质体空间插值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48606.0 | 申请日: | 201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82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孙旭东;何江;孙旭;邹本友;张好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G01V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1 | 代理人: | 张文娟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质体 空间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地质体空间插值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层位网络化、层位校正、属性插值、属性校正、层控体插值等步骤。通过基于解释层位控制下的地震振幅与井筒测井数据的空间匹配插值,实现多井的工程地质属性在空间插值计算,建立基于地震体的地质工程属性的空间展布,实现地质属性的空间化与实体化,形成任意设计井曲线的属性值抽取。该发明在三维可视化基础上,真实动态地将多种资料综合显示到3D空间,且具有插值约束信息可裁剪、插值方法可选择等特点,较目前常规插值方法,在不增加操作复杂度的前提下增加约束控制条件,提高插值精度,简化了三维地质体空间插值中复杂的交互,优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工程专业软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向石油工程施工的三维地质体空间插值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石油工程的施工对象和施工背景,我国大量石油科技工作者开展了储层地质模型的研究,各大油田相继开展了储层及油藏描述方面的专题研究,逐步形成了比较适合于我国陆相储层的储层地质模型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但由于在石油工程施工中能够获取的地质信息有限,对于储层地质属性的插值计算方法上存在以下问题:
(1)插值约束条件复杂,操作繁琐,插值算法单一,在二维环境下无法实现井间储层多学科综合一体化、三维定量化及可视化的预测。
(2)现有技术单一的插值,无法将储层地震学与储层沉积学相结合。
(3)无法在沉积模式指导下,综合应用测井、地震资料进行层位、沉积模式约束下建模插值等。
(4)目前常规方法采用测井曲线属性体插值,无法满足属性体纵向及横向精度要求。
(5)采用波阻抗反演体插值法虽然在精度上可以达到要求,但是在数据获取和建立反演体操作的高复杂性会使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需要提供一种适合当前石油工程施工的生产与数据特点基础上的三维地质体空间插值方法及系统,从而有效解决石油工程施工中对于地质属性数据的需求。本发明在三维可视化基础上,真实动态将多种资料综合显示到3D空间来分析它们的关系,具有插值约束信息可裁剪、插值方法可选择等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三维地质体空间插值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数据预处理步骤,对执行三维地质体空间插值所需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所述数据包括层位数据、井数据、测井属性资料、测区数据和地震数据;三维地质体空间插值步骤,基于预处理后的层位数据、井数据、测井属性资料、测区数据和地震数据,利用插值算法完成层控和井控、或者结合地震约束的插值约束得到插值后的属性体。
优选地,在利用插值算法完成层控和井控的插值约束时,所述三维地质体空间插值步骤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层位网格化步骤,对预处理后的层位数据进行逐层网格化,得到层位网格面;层位校正步骤,通过校正算法利用预处理后的井数据中的井分层数据对所述层位网格面进行插值运算,得到校正后的构造层位曲面数据;属性插值步骤,对预处理后的测井属性资料与校正后的构造层位曲面数据进行数据提取,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属性插值得到插值后的属性曲面,此时的属性曲面是在构造面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次运算,任意空间点具有属性值,属性值包括岩石力学参数、地应力、压力预测和可压性评价属性;属性校正步骤,利用预处理后的测井属性资料与所述属性曲面运算对井数据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层位属性面。
优选地,在利用插值算法完成层控、井控和地震约束的插值约束时,所述三维地质体空间插值步骤还包括如下步骤:层控体插值步骤,将校正后的层位属性面与预处理后的测区数据/地震数据进行运算,实现层控体插值,最终完成三维地质体空间插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86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频全向速度型地震检波器
- 下一篇:地震定位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