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以及电动汽车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037146.1 | 申请日: | 2018-0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4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 发明(设计)人: | 金立文;路昭;张立玉;余小玲;杨水福;韦立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2;H01M10/42;B60L1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毕翔宇 |
| 地址: | 7100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管理 系统 以及 电动汽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以及电动汽车,涉及电池技术领域。该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动力电池、电池组支架和热管。固定孔与安装孔间隔设置,动力电池穿过固定孔,且与电池组支架固定连接,以将动力电池上的热量传递到电池组支架上,热管的一端伸入安装孔,且与电池组支架固定连接,热管能够吸收动力电池传递给电池组支架的热量,并将其散发到外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电池热管理系统由于采用了间隔安装于电池组支架上的热管和动力电池,所以能够将动力电池产生的热量间接通过热管散发到外界,被动地对动力电池进行散热冷却,不需要消耗额外的电能,散热效果好,节约能源,实用高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以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应对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技术和推进电动汽车商品化。作为纯电动汽车的唯一动力源,动力电池往往需要在适宜的环境温度下工作,当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时,电池性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引发“热失控”。因此,研发安全可靠、经济的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是确保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安全、高效运行的必要保证。
对于温和地区、夏热冬暖地区而言,环境空气温度常年高于0度,因此该地区的电动汽车仅需要满足动力电池组的散热要求。目前,常见的动力电池冷却方式主要包括:空气冷却和液体冷却等。发明人研究发现,空气冷却系统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难以满足较高环境温度、较大放电倍率下动力电池组的散热要求。液体冷却系统换热性能优良,但系统结构复杂,质量较大。
有鉴于此,设计制造出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池热管理系统以及电动汽车特别是在汽车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结构简单,能够被动地对电池进行散热冷却,不需要消耗额外的电能,散热效果好,节约能源,实用高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结构简单,能够被动地对电池进行散热冷却,不需要消耗额外的电能,散热效果好,节约能源,实用高效,性价比高。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动力电池、电池组支架和热管,电池组支架在第一方向设置有固定孔,电池组支架在第二方向设置有安装孔,固定孔与安装孔间隔设置,动力电池穿过固定孔,且与电池组支架固定连接,热管的一端伸入安装孔,且与电池组支架固定连接,热管能够吸收动力电池传递给电池组支架的热量,并将其散发到外界。
进一步地,动力电池的数量为多个,固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固定孔间隔设置,每个动力电池穿过一个固定孔。
进一步地,多个固定孔呈矩形阵列地分布于电池组支架上。
进一步地,安装孔和热管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安装孔间隔设置,每个热管伸入一个安装孔,安装孔设置于相邻两个固定孔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热管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蒸发段与冷凝段连接,蒸发段伸入安装孔内,冷凝段设置于外界。
进一步地,热管还包括散热件,散热件固定安装于冷凝段上,散热件用于增大冷凝段的换热面积。
进一步地,散热件由多孔金属泡沫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安装孔内设置有导热胶,热管通过导热胶与电池组支架连接。
一种电动汽车,包括汽车本体和上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安装于汽车本体内。
本发明提供的电池热管理系统以及电动汽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交通大学;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71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