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冲突点立体交通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37134.9 | 申请日: | 201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4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左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左红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E01C1/04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龙玉洪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突 立体 交通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冲突点立体交通系统,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人行通道层,非机动车通道层和机动车通道层,其中机动车通道层包括上下错开并呈交叉状设置的两段桥体,两段所述桥体之间连接有互通引桥,在所述桥体上分别设有移动式隔离带,该移动式隔离带将所述桥体的桥面分隔为双向通行的行车道,所述移动式隔离带包括依次首尾对接的墩座,该墩座底部设有容置腔,该容置腔内设有助移座,该助移座用于辅助移动墩座。采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助移座能够方便移动重量较大的墩座,实现整个隔离带的移动,移动式隔离带能够方便划分双向车道的分界,从而完成车道分配,形成的物理分界线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和通行速度,满足立交桥上潮汐变化的车辆通行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交桥,具体涉及一种无冲突点立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道路密集,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的流量大,特别是在交通枢纽区,往往需要在不同方向快速变换,才能减少行程,提高效率,因此需要复杂的立交系统。机动车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主力,由于通行速度快,因而不同方向、不同变道需求的车辆在交通枢纽处易出现行驶冲突。公路立交桥是一种常见的多道路连接方式,它能够帮助车辆实现行车方向的快速转换,如转弯、掉头。但目前立交桥的行车路线是固定的。一方面,车辆右转弯进入另一段桥体后,可能与该车道上靠右侧行驶准备右转的车辆发生车道冲突。因此,需要合理设置桥体之间的引桥以解决这种冲突。
另一方面,在上班高峰期,双向通行的主干道上往往出现一个方向上车辆很多发生拥堵,而逆向行驶车辆很少,车道空置;相反地,在下班高峰期,往往出现相反方向的车道拥堵和车道空置。这种潮汐性地变化引起的拥堵极大地影响通行效率。如果将双向道路上的部分车道设置为潮汐车道,仅采用人力或交通信号控制的方式,由于驾驶员易出现混淆,逆向行驶的车辆极易发生碰撞,为稳妥起见,不得不牺牲行车速度,通行效率得不到提升。因此,需要在双向车道上设置可移动式分隔带,以合理引导不同方向的车辆行驶,保证行驶安全性和通行速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冲突点立体交通系统。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冲突点立体交通系统,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人行通道层,非机动车通道层和机动车通道层,其中机动车通道层包括上下错开并呈交叉状设置的两段桥体,两段所述桥体之间连接有互通引桥,其关键在于,在所述桥体上分别设有移动式隔离带,该移动式隔离带将所述桥体的桥面分隔为双向通行的行车道;所述移动式隔离带包括依次首尾对接的墩座,该墩座底部设有容置腔,该容置腔内设有助移座,该助移座位于所述墩座的底面上方。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各层形成不同的功能通道层,将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相互隔开;移动式隔离带能够方便划分双向车道的分界,帮助分配车道以适应通行车辆潮汐变化,形成的物理分界线提高了行车安全性,避免冲突,使用助移座能够方便移动重量较大的墩座。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互通引桥包括右转引桥和左转引桥。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方便车辆在立体交叉的两条道路上变换行驶路线。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同一段所述桥体的双向通行的行车道之间分别连接有调头引桥。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方便车辆在双向行车道路上掉头。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容置腔开设在所述墩座底面,且开口朝下。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方便将助移座收纳于墩座下方的容置腔内,不占用行车道空间。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助移座包括墩座移动支架和设在该墩座移动支架上的滚动件。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滚动件方便助移座移动,从而较易通过助移座移动墩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左红,未经左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71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