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品处理设备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37108.6 | 申请日: | 201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9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郑鹏;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鲜米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5/10 | 分类号: | A23L5/10;A23L3/01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既明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59 | 代理人: | 李钦;彭立琼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品 处理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品处理设备,包括设有微波内腔的炉体和设于炉体内的输送带,所述炉体内部设有顶压带,所述顶压带设于输送带上方,其两端通过带轮与炉体连接。本发明能同时对食品进行熟化和杀菌工艺,其食品熟化、杀菌速度快且质量高,尤其在米饭制备过程中,其熟化仅需5分钟即可完成;其杀菌仅需在50s即可完成,较现有的微波杀菌工艺节约时间30%以上;同时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能耗低,其成本较传统的食品加工设备降低了7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品处理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微波技术的普及,使食品连续化生产成为可能,比如隧道炉可通过热的传导、对流、辐射对食品进行烘烤和杀菌。隧道炉能耗较低,同时其杀菌时间较短,仅需90-180秒即可完成。但现有的隧道炉仅能对食品进行杀菌和干燥,难以完成食品熟化,其主要原因有两点:
1、微波发热是对水分子中的氢键震动,所以微波加热过程中食品会产生大量水蒸气充满隧道炉内部,水蒸气严重阻碍了食品吸收微波辐射,只能通过设置在炉体上的通风孔将其排出;但与此同时,食品内的热量又会从透气孔流失,其熟化或杀菌效率很低。
2、在熟化过程中食品内部的受热不均,导致一部分熟化而另一部分夹生的情况;若提高辐照时间又会造成食品表层过干,口感发硬,甚至碳化。同时,现有的隧道炉内食品受热会溅出液体覆盖在隧道炉内壁上,该液体反复受热后被碳化,脱落在饭盒表面,影响美观也难以清理。
尤其在盒饭生产领域,为了保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长久以来大型的盒饭生产企业仍使用传统的米饭机。传统的米饭机结构是在大型密封筒内下端设有一个供蒸气的喷头,用热蒸气将封筒内的米饭蒸熟,蒸气由加热炉供给。实际上传统的米饭机的熟化原理与家庭用锅在炉火上做熟米饭相同,存在加工量少、不能连续生产、熟化过程长等问题。
专利CN202747751U中公开的杀菌干燥一体化微波隧道炉,其通过将微波内腔分成杀菌室和干燥室两个区段,将原料进行杀菌和干燥。同时在杀菌室内部设计覆盖装置,从而在杀菌室内部形成一个更封闭的高温湿热气氛,有利于杀菌气氛的形成和稳定。本专利针对杀菌和干燥分别进行设计,形成不同的工作环境,扩展了设备功能,提高了杀菌干燥效果。但在本专利中微波隧道技术仅仅做为脱水和杀菌设备,仍无法解决米饭在熟透过程中产生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食品处理设备及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食品处理设备,包括设有微波内腔的炉体和设于炉体内的输送带,所述炉体一侧设有通风装置,所述炉体内部设有顶压带,所述顶压带设于输送带上方,其两端通过带轮与炉体连接。
上述食品处理设备的工作方式为:在饭盒内装入食品,如米饭、莲子等。将饭盒放在输送带上并随着输送带进入炉体内部;在进入炉体内部时饭盒的上表面与顶压带的下表面接触,将饭盒内部密封。饭盒在炉体内微波辐照完成杀菌,且其内部形成一个密闭空间,从而避免饭盒内的热量从通风孔散失,热量在饭盒内部积聚进一步提高了饭盒内的温度;同时热量在饭盒内部相互传导,使得饭盒内各个部分的温度均衡,所制得的食品熟化均匀,无部分夹生现象。
同时,炉内食品受热时溅出液体覆盖在顶压带上,而顶压带上随着带轮转动后,可将覆盖有液体的表面露出,清洗方便,同时防止碳化后的液体落入食品内。
作为优选,所述带轮还设有调整装置。调整装置可对带轮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调整顶压带与输送带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高度的饭盒。比如设置在带轮底座上的调高螺栓,通过旋转螺栓调整顶压带与工作面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优选,所述顶压带的表面均布有泄压孔。饭盒内部在微波辐照时产生一定压力,当压力过高时,饭盒内气体从泄压孔排出,保证饭盒内部压力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鲜米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鲜米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71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