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线性载频移相干涉图中恢复出真实相位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027985.5 | 申请日: | 2018-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0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孙文卿;王军;陈宝华;范君柳;唐云海;吴泉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17/14 | 分类号: | G06F17/14;G06T7/00;G01J9/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性 载频 相干 涉图中 恢复 真实 相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线性载频移相干涉图中恢复出真实相位的方法。首先,选取三幅移相干涉图,通过三幅图像的像素尺寸确定分组;然后,利用评价函数计算出所有分组数据的全局移相量,再利用公式得到每幅图之间的全局移相量;最后,利用最小二乘原理得到压包相位分布,再经过展开操作、二维一次项拟合、消除线性载频,最终恢复出真实相位分布。通过本发明提出的算法可以准确快速的恢复出待求的真实相位分布,所需要的移相次数少,缩短了采集数据的时间,算法对线性载频的频率、干涉图的对比度以及背景光强的均匀性均没有限制,因此算法的鲁棒性较高,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干涉计量与测试、条纹投影、全息干涉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相干涉测量技术邻域,具体涉及一种从线性载频移相干涉图中恢复出真实相位的方法。
背景技术
移相干涉术是一种应用于光学干涉测量中的技术。该技术的精度高,稳定性好,硬件实现方式多样,四十多年来,始终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在移相干涉术中,需要采集一幅以上的干涉图,一般来说,若要在存在背景光强、调制度不一致的情况下,能够准确恢复的真实相位,需要采集干涉图的数量大于等于三幅,并且在这些干涉图之间需要引入一定的全局移相量。经典的移相算法包括固定步长的移相算法、可变步长的移相算法、随机移相的迭代算法等。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全新的移相算法,包括2帧的正则化条纹的移相算法、未知或未校正移相量的移相算法以及通用移相算法等,这些算法能够仅采集1-2幅干涉图,并从中求解真实相位分布,但是对于背景光强以及调制度需要有一些额外的要求。产生全局移相量的方法,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压电陶瓷促动器推动参考镜面进行移动,除此之外,还有波长调谐、随机移相、倾斜移相等多种方法。这些产生全局移相量的方法各有特点,在光学测量、数字全息术、条纹投影技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一些情况下,全局移相量是一个已知量,通过先验信息给出预期值,但是这个值在实际实验中经常会产生误差,例如环境振动的影响。在另一些情况下,全局移相量本身即为未知量,需要计算一系列干涉图之间全局移相量。
对于上述全局移相量的求解,Farrell和Player提出了基于李萨如图进行拟合的方法,Brug提出了计算干涉信号的相关强度的算法,Goldberg和Boker等人提出了基于单点傅里叶变换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比较两幅干涉图之间载频频率的功率变化,计算全局移相量,但是所有的干涉信号都是有限长度的,载频频率不是单一频率的,+1级频谱会出现频谱泄露,仅通过计算单一频率的功率变化不能完全反映出全局移相量的变化,造成了计算精度下降;Guo和Rong等人提出了基于能量最小傅里叶变换的算法,然而,测量采集的干涉图受到切趾效应、背景光强不均匀、信号包络、随机噪声等因素的影响,+1级频谱的边带可能会与零级频谱发生混叠,这一问题显著降低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尤其是载频频率不高的时候影响明显;Vishnyakov和Levin等人提出了将两幅干涉图相减再进行傅里叶变换的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混叠现象的出现,使得该算法在载频很低的情况下,也可以有较高的计算精度,然而该算法在计算过程中,需要使用三幅干涉图,从而限制了应用的范围;此外,Bai和Rao提出了一种无须傅里叶变换的全局移相量计算方法,对干涉图的载频没有要求,可以在背景光强不均匀以及存在包络调制的情况下计算全局移相量,但仅用于恢复全局移相量为nπ/2时的相位分布;因此,现有的全局移相量求解算法仍然存在一些局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从线性载频移相干涉图中恢复出真实相位的方法,通过对线性载频干涉图进行计算,在不存在测量噪声的理想情况下,对于全局移相量未知的移相干涉图,能够从中完全准确的计算出全局移相量,并且对载频频率没有特别要求,能够提高现有方法的鲁棒性和求解的精确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从线性载频移相干涉图中恢复出真实相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技大学,未经苏州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79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维条形码扫描方法
- 下一篇:电路部件的制造方法和电路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