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空间利用率的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12739.2 | 申请日: | 2018-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27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发明(设计)人: | 柯颖华;叶瑞水;郭娜娜;付照坤;谢佳;白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98 | 分类号: | H01M50/298;H01M50/296;H01M50/258;H01M50/249;H01M50/209;H01M50/528 |
代理公司: | 南昌合达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42 | 代理人: | 吴凑生 |
地址: | 3341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空间 利用率 电池 模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空间利用率的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打包带、集成盖板、上盖、端板和压条,所述端板的外侧设有安装角,所述集成盖板包括盖板、极片、线束和低压连接器,所述低压连接器通过Z形连接件设置在盖板沿着电池厚度方向的侧边,所述盖板的两端沿着电池厚度方向向外向下延伸设有极片连接座,所述端板沿着电池厚度方向置于电池组的两端,所述打包带将电池和端板捆扎,集成盖板与电池组采用激光焊接,集成盖板、上盖和端板之间采用卡扣方式连接,压条和端板之间采用拉钉连接,本发明通过将低压连接器和极片连接座设置在模组安装角的同一侧边的上方,降低了模组的整体高度,有利于提高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涉及动力电池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空间利用率的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相关新能源法律法规的提出,作为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的重大举措—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快速发展,如电动客车、电动公交车等一些由动力电池提供动力源的商用车,以其对环境污染小,且续航里程长的优点,已经广泛的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但是电动乘用车虽然已经研制出来了,但是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的原因是乘用车自身空间小结构紧凑,留给安装电池系统的空间着实很小,因此减小电池系统的占用空间成为了动力电池企业研究的热点。
在电动乘用车中,电池系统是由多个电池模组串联构成的,电池模组的制作工艺:首先将多个单体电池堆叠捆扎,接着上集成盖板,通过极片实现集成盖板与单体电池的电连接,然后将所有线束连接到低压连接器上,其中低压连接器安装在集成盖板的上部,或者在集成盖板上再设置一个压板用于放置低压连接器,最后安装上盖保护线束和极片。可惜这种方式并不利于降低模组的高度,主要原因有:1、低压连接器设置在盖板或者压板的上方,增加了模组的整体高度;2、总出极片大部分都是采用在极片上焊接或者压铆螺钉的方式,然后将总出极片集成在盖板上,总出极片上的螺钉是伸出集成盖板的上表面,这就造成了模组整体高度的增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低压连接器和总出极片造成的模组整体高度增加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提高空间利用率的电池模组。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标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提高空间利用率的电池模组,包括由多个电池依次堆叠形成矩阵型的电池组,每个所述电池上设有极性相反的两个矩形极柱, 还包括打包带、集成盖板、上盖、压条和端板;
所述集成盖板包括长方形的盖板以及集成在盖板上的串/并联极片、总出极片、线束和低压连接器,所述盖板上设有多列极片槽和线束槽,所述盖板其中一短边的中间位置向外凸出设有梯形部,所述梯形部的中间设有U形出线口,所述U形出线口与线束槽连通,所述低压连接器通过Z形连接件连接在梯形部的下表面,其中1列极片槽的两端沿着盖板的长度向外向下延伸设有极片连接座,所述线束焊接在串/并联极片和总出极片上,所述线束卡放在线束槽内,所述串/并联极片卡放在极片槽内,所述总出极片卡放在极片连接座和与极片连接座相邻的极片槽处,所述线束汇集到梯形部处的线束槽内从U形出线口引出,插入低压连接器底部的PIN角内;
所述上盖的形状尺寸刚好能完全覆盖住盖板上除了极片连接座的其他部位,所述上盖的上表面上沿着电池厚度方向设有卡槽;
所述压条为一个上表面敞开的长条形壳体;
所述端板为设有加强筋和打包带面的矩形板,所述端板向上延伸设有与压条和集成盖板相配合的连接耳,所述端板向下延伸设有安装耳,所述安装耳上设有安装角;
所述端板沿着电池厚度方向置于电池组的两端,所述打包带绕过端板的打包带面从外侧将电池组和端板捆扎,所述集成盖板置于电池组的上部,集成盖板上的串/并联极片和总出极片与电池的极柱之间采用激光焊接,集成盖板与端板采用卡扣方式连接,所述上盖置于集成盖板上部,上盖与集成盖板也采用卡扣方式连接,所述压条置于上盖的的卡槽内通过拉钉与端板连接,所述模组通过漏在侧边的极片连接座与外部的串联铜排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27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