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监控救援方法、装置、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10682.2 | 申请日: | 2018-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79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林浩恩;洪朝赐;郑少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揭阳市聆讯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B66B5/02;B66B1/34 |
代理公司: | 44414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22000 广东省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行数据 电梯 救援 存储介质 智能设备 监控 发送 通信技术领域 数据采集器 安全参数 警报提示 救援效率 实时获取 主动呼叫 比对 上传 预设 | ||
本发明适用于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监控救援方法、装置、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监控救援方法包括:实时获取数据采集器上传的电梯的运行数据;将所述电梯的运行数据与预设的安全参数进行比对,判断所述电梯的运行数据是否出现异常;若所述电梯的运行数据出现异常,则发送警报提示;基于异常的运行数据,发送维保救援通知至维保人员。通过上述方法能够避免当电梯受困人员惊慌不能及时主动呼叫而耽误救援,从而提高维保救援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监控救援方法、装置、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城市生活中,高层或小高层办公楼已随处可见,而随着生活的进步、城市人口的增多,建设高层或小高层居民区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高层或小高层楼房内,电梯是人们登楼代步的主要工具。随着电梯的应用逐渐增多,其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电梯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乘客被困现象,现在电梯出现困人故障时,被困人员是使用电梯对讲系统一对一和物业联系,或通过急救电话与维保公司人员取得联系,此方法效率低,救援障碍大,而且当前电梯维护管理水平落后,信息流通不畅,电梯出现关人故障时,使用电梯对讲系统,一对一和物业联系,响应极度延迟,甚至出现反馈断层,出现联系不到人的现象找不到责任人。并且,当电梯发生困人故障时,轿厢内的人员会因担心、害怕而恐慌,甚至会做出一些更加危险的举动而加剧电梯故障带来的危害,不能及时主动呼叫。
综上所述,现有的电梯救援方法存在救援响应速度慢、救援效率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监控救援方法、装置、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的电梯救援方法存在救援响应速度慢、救援效率不高的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监控救援方法,所述监控救援方法包括:
实时获取数据采集器上传的电梯的运行数据;
将所述电梯的运行数据与预设的安全参数进行比对,判断所述电梯的运行数据是否出现异常;
若所述电梯的运行数据出现异常,则发送警报提示;
基于异常的运行数据,发送维保救援通知至维保人员。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监控救援装置,所述监控救援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实时获取数据采集器上传的电梯的运行数据;
异常检测单元,用于将所述电梯的运行数据与预设的安全参数进行比对,判断所述电梯的运行数据是否出现异常;
警报提示单元,用于若所述电梯的运行数据出现异常,则发送警报提示;
通知发送单元,用于基于异常的运行数据,发送维保救援通知至维保人员。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所述监控救援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所述监控救援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实时获取数据采集器上传的电梯的运行数据,将所述电梯的运行数据与预设的安全参数进行比对,判断所述电梯的运行数据是否出现异常,若所述电梯的运行数据出现异常,则发送警报提示,最后基于异常的运行数据,发送维保救援通知至维保人员,本方案中实时地对电梯的运行数据进行监控,在电梯的运行数据出现异常时立即通知维保人员进行维保检修,避免当电梯受困人员惊慌不能及时主动呼叫而耽误救援,从而提高维保救援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揭阳市聆讯软件有限公司,未经揭阳市聆讯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06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