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地铁站台门等电位连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10674.8 | 申请日: | 2018-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1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宾;刘长和;刘红娇;谷静波;王晓阳;李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1/02 | 分类号: | B61B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崔立增 |
地址: | 30014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地铁 站台 电位 连接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地铁站台门等电位连接装置,通过一个可远程控制的执行器将列车钢轨和站台门连接在一起,组成站台门等电位连接的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柜、执行器、钢轨等电位连接桩、站台门等电位连接桩、接地端子、站台门中央控制盘。控制柜分别与站台门中央控制盘和执行器连接,控制柜的逻辑单元与中央控制盘和控制柜的控制开关和状态指示灯连接,执行器的主触点分别与钢轨等电位连接桩、站台门等电位连接桩和接地端子连接,执行器的辅助触点与控制柜连接。本发明实现多种等电位连接模式的快速切换,可以根据实时客流、站台门绝缘性能等工况选择更加合理的等电位连接模式,从而保护乘客候车及上下列车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铁站台设施。
背景技术
目前,地铁列车钢轨一般做回流轨,使得列车带电,而站台门沿站台边缘与列车平行布置,且与列车间隙很小,乘客在上下车时肢体很容易同时触碰到列车厢体和站台门门体,从而因二者之间的电位差,即“跨步电压”,形成电流回路,对乘客造成不适甚至伤害。因此,站台门系统均采用与钢轨一点等电位连接,以防止乘客上下车时发生“跨步电压”危险,整个保护措施包括:
(1)站台门所有金属部件进行等电位连接;
(2)站台门金属门体通过等电位电缆与钢轨单点且永久牢固连接;
(3)站台门金属门体与土建结构进行绝缘安装。
(4)在站台边缘沿站台门布置方向敷设绝缘层。
通过以上措施,保证站台门与列车保持等电位,使门体带电,避免乘客在上下列车时同时触碰到列车厢体和站台门门体时产生“跨步电压”,防止候车乘客接触带电门体时与地面导通造成触电,同时阻止带电门体对车站土建结构持续释放杂散电流,影响车站结构安全。
现有的等电位连接方式即用一根铜芯电缆分别与钢轨和站台门门体相连,使站台门一直保持与钢轨等电位。一般在地铁运营前进行该项等电位连接工作,永久可靠连接,检修维护不便。但是随着运营时间的增长,不管是站台门与土建结构绝缘件还是站台绝缘层的绝缘性能普遍会因各种原因而发生严重下降,以致于不能满足设计及安全运营要求,威胁乘客候车及上下列车时的人身安全及乘客体验,同时因站台门门体对土建结构绝缘失效,带电门体持续对车站土建结构释放杂散电流,影响车站结构安全。
因此,地铁站台门绝缘失效情况下如何保护乘客候车及上下列车时避免触电危险及减少车站杂散电流问题,一直是站台门设施多年都未有效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站台门等电位连接装置,通过一个可远程控制的执行器将列车钢轨和站台门连接在一起,组成站台门等电位连接的控制装置,可实现多种等电位连接模式的快速切换,使各地铁车站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时客流、站台门绝缘性能等工况选择更加合理的等电位连接模式,从而保护乘客候车及上下列车的安全,同时有效减少站台门杂散电流对车站土建结构的不良影响。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智能地铁站台门等电位连接装置,包括控制柜、执行器、钢轨等电位连接桩、站台门等电位连接桩、接地端子、站台门中央控制盘,控制柜分别与站台门中央控制盘和执行器连接,控制柜包括逻辑单元、控制开关和状态指示灯,逻辑单元与中央控制盘和控制柜的控制开关和状态指示灯连接;执行器包括主触点、辅助触点和线圈,主触点分别与钢轨等电位连接桩、站台门等电位连接桩和接地端子连接,辅助触点与控制柜连接。
所述控制柜呈长方形箱体结构,固定在站台门设备室内墙上,不锈钢壳体内设置逻辑单元,控制开关和状态指示灯镶嵌在不锈钢壳体前盖板上;所述控制柜通过控制电缆分别与执行器辅助触点和站台门中央控制盘接线端子排相连。
逻辑单元由直流继电器和开关组成,与中央控制盘和控制柜的控制开关和状态指示灯连接;逻辑单元接收来自中央控制盘和控制柜盘面上的模式开关的控制信号,经过逻辑处理后输出指令,控制执行器主触点的断开和闭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06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