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终端的授权认证方法、系统及网银服务器、移动服务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01669.0 | 申请日: | 2018-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1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吴迪;张兴伟;胡培玥;冯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40 | 分类号: | G06Q20/40;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郭晓宇;汤在彦 |
地址: | 1001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端 认证请求 网银服务器 移动服务器 反馈信息 授权认证 认证码 授权 验证 终端 安全限制 标识信息 电脑环境 交互方式 认证申请 网络环境 携带物品 第三方 返回 比对 并发 解析 申请 损害 应用 保证 安全 | ||
1.一种跨终端的授权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移动端对PC端的认证请求进行授权,其包括:
接收所述PC端的认证请求;
解析所述认证请求,根据所述认证请求中包含的申请标识信息生成认证申请信息并发送给所述移动端;
接收所述移动端返回的包括认证码的授权反馈信息;
将所述移动端返回的授权反馈信息与用户在所述PC端输入的认证码进行比对,如果一致,则通过验证,实现对所述PC端的授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终端的授权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PC端的认证请求,包括:
所述认证请求包含的信息有:客户信息、设备信息以及所述申请标识信息;
所述申请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是否为授权认证申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终端的授权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所述认证请求,根据所述认证请求中包含的申请标识信息生成认证申请信息,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申请标识信息判断申请类型,生成包括客户信息、设备信息、服务器端口、路由以及业务类型在内的所述认证申请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终端的授权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类型包括登录授权、验证签名授权。
5.一种跨终端的授权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移动端对PC端的认证请求进行授权,包括:
接收所述PC端发送的认证申请信息并下发给所述移动端进行授权认证操作;
接收所述移动端返回的授权认证结果,并判断是否认证成功;
如果认证成功,则根据所述授权认证结果生成对应的认证码;
将所述认证码发送给所述移动端显示,并发送给所述PC端进行验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终端的授权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PC端发送的认证申请信息,具体包括:
所述认证申请信息包括客户信息、设备信息、服务器端口、路由以及业务类型;
所述业务类型包括登录授权、验证签名授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终端的授权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端进行授权认证操作并返回授权认证结果,包括:
所述移动端利用手势密码、指纹或者人脸识别进行认证操作;
所述授权认证结果包括认证成功或者取消认证。
8.一种网银服务器,其特征在于,用于通过移动端对PC端的认证请求进行授权,其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PC端的认证请求以及接收所述移动端返回的包括认证码的授权反馈信息;
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认证请求,根据所述认证请求中包含的申请标识信息生成认证申请信息;
校验单元,用于将所述移动端返回的授权反馈信息与用户在所述PC端输入的认证码进行比对,如果一致,则通过验证,实现对所述PC端的授权;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认证申请信息发送给所述移动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银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PC端的认证请求,具体包括:
所述认证请求包含的信息有:客户信息、设备信息以及所述申请标识信息;
所述申请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是否为授权认证申请。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银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认证请求,根据所述认证请求中包含的申请标识信息生成认证申请信息,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申请标识信息判断申请类型,生成包括客户信息、设备信息、服务器端口、路由以及业务类型在内的所述认证申请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银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类型包括登录授权、验证签名授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166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