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用于轨道车辆的行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90000683.8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81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A.基恩伯格;M.特彻曼;T.赫夫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交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5/30 | 分类号: | B61F5/30;B61F5/3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杨倩;傅永霄 |
地址: | 奥地利*** | 国省代码: | 奥地利;A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致动器单元 轮组 行进装置 弹性轴承 动态刚度 本实用新型 轨道车辆 被动式 控制件 准静态载荷 安全关键 并行连接 静态刚度 设计条件 有效地 主动式 取向 致动 紧凑 联接 施加 验证 创建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行进装置,所述行进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轮对(2)或至少一个第一轮组并且具有主动式轮控制件或轮组控制件。为了创建有力的设计条件,根据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致动器单元(4)和至少一个被动式弹性轴承(5)以与致动器单元(4)有效地并行连接的方式布置在行进装置上,该被动式弹性轴承具有依赖频率和依赖振幅的静态刚度以及增加的动态刚度,在准静态载荷下的致动器单元(4)将致动功能施加到第一轮对(2)或第一轮组的位置且特别地取向上,并且弹性轴承(5)以一定的动态刚度联接第一轮对(2)或第一轮组。动态刚度的产生与第一轮对(2)或第一轮组的定位之间的分离产生了能够紧凑且经济地实施致动器单元(4)的优点。致动器单元不实现任何安全关键功能,且因此在设计和验证致动器单元的控制和软件中不必考虑安全相关方面。这产生了特别经济的解决方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行进装置,该行进装置具有至少第一对轮或至少第一轮组以及主动式轮控制系统或轮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用于轨道车辆的行进装置必须具有高的行进安全水平。例如,这可通过主动式轮控制系统或轮组控制系统的布置得到改进。已知的是,通过使轮或轮组主动地围绕其垂直轴线转动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致动用来防止不稳定的行进状况。此外,这通过避免轨道车辆中的破坏性振动来增加行程舒适度。此外,主动式轮控制系统或轮组控制系统具有减少轮和轨道上的摩擦的作用。
根据现有技术,DE 10 2009 041 110 A1例如描述了射流致动器及其在用于轨道车辆的行进装置中的布置。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两个致动器的相互作用,该两个致动器尤其调节轮组围绕其垂直轴线的转向角。此处,第一致动器在大约0.5 Hz至1.0 Hz的频率范围中将准静态转向角偏转施加到第一轮组。第二致动器在大约4.0 Hz至8.0 Hz的频率范围中致动第二轮组。这些尤其是动态转向角偏转,其具有补偿通过铁轨被引入到行进装置中的中断的作用。致动器通过连接杆连接到轮组。
通过DE 10 2009 041 110 A1中未说明的对轮组的联接,有可能将施加到一个轮组的致动运动也传递到另一轮组。在其已知的形式中,所述方法具有以下缺点:使用第二致动器(主动式部件,也就是说,具有控制系统的部件)补偿了从铁轨被引入到行进装置中的动态中断且因此实现了安全关键功能。在设计和验证轮组导向的背景下,因此,不仅针对机械部件,而且例如还针对软件模块必须考虑到安全相关方面(诸如,故障情景)。
EP 0 870 664 B1公开了用于轨道车辆的轮组导向的方法和设备。通过示例,尤其公开了一种设备,其中通过双腔室流体衬套产生轮组的致动角。转动臂将轮组连接到行进装置框架。流体衬套布置在转动臂与行进装置框架之间。利用流体通过对应的连接器交替地作用于流体衬套的腔室,其结果是,在转动臂与行进装置框架之间产生了相对运动。在其已知的形式中,所述方法具有以下缺点:为了实现流体衬套作为主动式部件(也就是说,其必须具有控制系统)在调节轮组致动角中的功能,其必须采取安全相关部件的形式。在设计和验证的背景下,因此,不仅针对流体衬套自身,而且还针对其控制系统及其软件必须考虑到安全相关方面(诸如,故障情景)。
EP 0 759 390 B1描述了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轮组导向的方法。通过在行进装置的横向轴线的方向上行进的联接装置,轮组在相反方向上彼此偏转并且相对于要行过的轨迹曲线被径向地调节。在其已知的形式中,所述方法具有以下缺点:结构复杂,并且在行进装置中需要大量的安装空间。特别地,在由于内部安装式轮组、所设置的驱动单元等而具有小的可用空间的行进装置变体的情况下,难以使用联接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标是提供一种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的行进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交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门子交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900006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侧滚扭杆定位紧固工装
- 下一篇:一种高铁牵引制动辅助转向架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