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重启待机控制方法以及重启待机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94791.0 | 申请日: | 201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58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小石瑛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N11/00 | 分类号: | F02N11/00;F02B67/06;F02D45/00;F02N11/08;F16H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待机 控制 方法 以及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重启待机控制方法以及重启待机控制装置。内燃机(1)具有传动带式起动机/发电机(4),在车辆停止时进行怠速停止。在为了车辆停止而切断燃料且使发动机转速随之降低的过程中,为了抑制因传动带(9)松弛而使重启响应性降低,进行起动机/发电机(4)的预备牵引。减速时的传动带张力因发动机转速的脉动,而在微观上张力相对较高的期间与张力相对较低的期间周期性地发生变化。因为高张力期间传动带(9)不产生松弛,所以只在低张力期间施加预备牵引扭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经由带传动机构与曲轴联动的电动机/发电机进行重启的内燃机,特别涉及一种重启待机控制方法以及重启待机控制装置,其在为了车辆停止而切断内燃机的燃料且发动机转速随之降低时,进行准备重启的电动机/发电机的预备牵引。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为了提高内燃机的燃料效率而在车辆停止期间使内燃机停止的所谓的怠速停止技术,但此外,也已知一种技术,其在更早的阶段、即车辆为了车辆停止而减速过程中切断燃料,来谋求提高燃料效率。在这样内燃机停止燃烧的状态下发动机转速以及车速降低的过程中,假设在驾驶员为了重新加速而踩踏加速器踏板时、发动机转速已降低至某极限(可自主恢复的转速)以下的情况下,需要由电动机/发电机等施加启动扭矩,使内燃机重启。
在专利文献1中已经公开一种待机控制,其在经由带传动机构而连接电动机/发电机的结构中,为了提高在上述行驶过程中请求重启时的启动响应性,在内燃机停止燃烧后,使电动机/发电机以比较小的扭矩进行牵引动作(即预备牵引),消除传动带的松弛。
也就是说,缠绕在曲轴带轮与电动机/发电机的带轮之间的环状传动带虽然对应于扭矩传递方向,一侧张紧,另一侧松弛,但在上述的减速过程中,在电动机/发电机利用曲轴进行旋转时,在利用电动机/发电机的启动时应该成为张紧侧的区间(相对于传动带移动方向,成为电动机/发电机带轮的上游侧的区间)成为松弛侧,且在此传动带可能产生松弛。因此,即使根据重启请求、电动机/发电机开始牵引动作,在传动带的松弛度为0、传动带张力上升之前也不向曲轴带轮传递启动扭矩,结果启动时间延长。另外,因为在松弛度为0的时间点,传动带张力急剧上升,所以最大张力增大,成为传动带劣化的主要原因。
在专利文献1中,不论实际上是否存在重启请求,通过使电动机/发电机进行预备牵引,来谋求消除传动带的松弛。
然而,在这样于车辆减速过程中通过电动机/发电机施加预备牵引扭矩的现有的待机控制中,因为原本在试图使内燃机停止的情况下向内燃机施加牵引扭矩,所以发动机转速的降低速度降低,在通常存在于怠速转速以下的共振点(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共振的频带)滞留的时间增长,噪音振动特性恶化。另外,至内燃机完全停止所需要的时间延长,并且当牵引扭矩过大时,内燃机不停止。另外,假设在不进行重启的情况下,则由于预备牵引而浪费了所消耗的能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9866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内燃机的重启待机控制方法为,
在为了车辆停止而切断内燃机的燃料且发动机转速随之降低时,进行准备重启内燃机且用于抑制传动带在曲轴与电动机/发电机之间的松弛的预备牵引,
并且在传动带张力在张力相对较大的高张力期间与张力相对较小的低张力期间周期性地变化过程中,控制该预备牵引,使低张力期间的预备牵引扭矩比高张力期间的预备牵引扭矩大。
例如,只在所述低张力期间内进行所述预备牵引,在所述高张力期间,不施加预备牵引扭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47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控制装置、车辆以及车辆控制方法
- 下一篇: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