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后部防撞安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91990.6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993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竹内孝治;福田淳也;格拉迪斯·艾斯欧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汽车有限公司;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0134 | 分类号: | B60R21/0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王新春;曹正建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部 安全 系统 | ||
1.一种本体车辆(SV)的后部防撞系统,包括判断逻辑(2),所述判断逻辑(2)适于响应于检测到的由从后面接近所述本体车辆(SV)的目标车辆(TV)反射的雷达信号而触发后部防撞系统警告信号,
其中所述判断逻辑(2)配置成在检测到的特定的交通场景中修改所述后部防撞系统警告信号的触发,
其中如果所述本体车辆(SV)和所述目标车辆(TV)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距离并且所述本体车辆(SV)和所述目标车辆(TV)之间的相对速度(VR)小于阈值相对速度以及如果所述目标车辆(TV)的加速度(aTV)小于阈值加速度,那么所述判断逻辑(2)适于抑制所述后部防撞系统警告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部防撞系统,其中基于进一步测量的参数来检测特定的交通场景,所述参数包括:
-所述本体车辆的速度(VSV),
-所述目标车辆的速度(VST),
-所述本体车辆和所述目标车辆之间的相对速度(VR),
-所述本体车辆的加速度(aSV),
-所述目标车辆的加速度(aTV),
-所述本体车辆和所述目标车辆之间的相对加速度(aR),
-所述本体车辆和所述目标车辆之间的当前距离(D),和/或
-所述目标车辆的通道占用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部防撞系统,其中所述判断逻辑(2)配置成计算所述目标车辆(TV)将要与所述本体车辆(SV)发生碰撞的碰撞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部防撞系统,其中所述判断逻辑(2)配置成,如果所述本体车辆的速度小于或等于0,那么在第一模式下根据所述本体车辆(SV)和所述目标车辆(TV)之间的所述相对速度(VR)、所述本体车辆(SV)和所述目标车辆(TV)之间的所述相对加速度(aR)和所述当前距离(D)来计算所述碰撞时间,并且
其中所述判断逻辑(2)进一步地配置成,如果所述本体车辆(SV)的速度大于0,那么在第二模式下根据所述本体车辆(SV)和所述目标车辆(TV)之间的相对速度(VR)并且根据所述本体车辆(SV)和所述目标车辆(TV)之间的所述当前距离(D)来计算所述碰撞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部防撞系统,其中连接到所述判断逻辑(2)的至少一个雷达传感器装置(3)设置在所述本体车辆(SV)的后保险杠上并且适于检测由从后面接近所述本体车辆(SV)的目标车辆(TV)反射的雷达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部防撞系统,其中连接到所述判断逻辑(2)的左侧雷达传感器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车辆(SV)的后保险杠的左侧并且右侧雷达传感器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车辆(SV)的后保险杠的右侧而具有检测由从后面接近所述本体车辆(SV)的目标车辆(TV)反射的雷达信号的重叠视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部防撞系统,其中所述判断逻辑(2)配置成,如果占用所述本体车辆(SV)的本体车道的通道线之间的通道的正在接近的目标车辆(TV)的通道占用率超过可调节的通道占用率阈值,那么发出后部防撞系统警告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部防撞系统,其中由所述判断逻辑(2)根据由设置在所述本体车辆(SV)的后保险杠上的左侧雷达传感器装置和右侧雷达传感器装置检测到的反射的雷达信号来监测目标车辆(TV)的所述通道占用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部防撞系统,其中如果监测到的所述通道占用率与所述本体车辆(SV)的所述本体车道的相邻车道具有相当高的重叠,那么自动增大所述通道占用率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汽车有限公司;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大陆汽车有限公司;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199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向灯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气体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