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蓄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88852.2 | 申请日: | 201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29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梅田健史;三谷庸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B60R16/033;B60R16/04;B60T17/22;H01M10/42;H01M10/48;H02J7/34;H02J9/0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国华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用蓄电 装置 | ||
本公开涉及确保可靠性和安全性且生产性较高的车辆用蓄电装置。车辆用蓄电装置具备:电容器单元,其能够向电子控制制动系统供给蓄积的电力;存储器,其将多个不同的阈值(内部电阻极限值)与用于确定各阈值所适合的电子控制制动系统的特定信息即识别ID建立对应地存储,该多个不同的阈值是为了判定电容器单元的劣化状态而与电容器单元的电气特性值(内部电阻值)进行比较的值;以及微型计算机。其中,微型计算机从电子控制制动系统获取识别ID,从多个不同的阈值中选择与获取到的识别ID建立了对应的阈值,使用电气特性值和选择出的阈值来判定电容器单元的劣化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对主电源进行备用的辅助电源的车辆用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采用了通过电气控制来进行车辆制动的电子控制制动系统的机动车正在增加。从蓄电池向电子控制制动系统供给用于驱动制动器的电力。在该情况下,当由于某种原因无法从蓄电池进行电力的供给时,无法进行电气控制。因此,在机动车搭载有在紧急时代替蓄电池来向电子控制制动系统供给电力的辅助电源。
为了能够通过这样的辅助电源在紧急时可靠地进行电力的供给,重点在于能够掌握辅助电源随着经年变化等的劣化状态。因此,作为这样的辅助电源,例如,由专利文献1提出了如下的电源备用单元,该电源备用单元使用由多个电容器构成的电容器单元,并且,能够由自身来判定该电容器单元的劣化状态。
在专利文献1的电源备用单元中,在向电容器单元充电时测定电容器单元的内部电阻值与内部电容值,对测定出的内部电阻值与相对于测定出的内部电容值而言的内部电阻值的极限值(以下称为“内部电阻极限值”)进行比较,由此来判定电容器单元的劣化状态。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89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当电容器单元随着经年变化等发生劣化时,内部电容值减少,内部电阻值增加。当内部电容值减少时,可充电的电荷量减少。当内部电阻值增加时,从电源备用单元流过同量的电流时的电容器单元的电压下降量增加。因此,在电源备用单元中,将内部电阻极限值(内部电阻极限值的特性曲线)设定为:即便电容器单元的电荷量减少,也不低于电子控制制动系统所要求的电荷量,即便电容器单元的电压下降量增加,下降后的电压也不低于电子控制制动系统所要求的电压。
然而,若电子控制制动系统的结构等根据机动车的车种或制造商而不同,则电子控制制动系统所要求的电荷量及电压自然可以不同。因此,以往,为了通过确保所要求的电荷量及电压来确保电源备用单元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制造按照各机动车的车种或制造商而设定了适合于该电子控制制动系统的内部电阻极限值的专用的电源备用单元。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电源备用单元的生产性可能下降。
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保可靠性和安全性且生产性高的车辆用蓄电装置。
本发明的主要方式涉及一种车辆用蓄电装置,其与主电源一起连接到搭载于车辆的电子控制系统。本方式的车辆用蓄电装置具备:蓄电部,其能够向所述电子控制系统供给蓄积的电力;以及控制部,其包括存储部,所述存储部将多个不同的阈值与用于确定所述电子控制系统的特定信息建立对应地存储,该多个不同的阈值是为了判定所述蓄电部的劣化状态而与所述蓄电部的电气特性值进行比较的值。其中,所述控制部从所述电子控制系统获取所述特定信息,从所述多个不同的阈值中选择与获取到的所述特定信息建立了对应的阈值,使用所述电气特性值与选择出的所述阈值来判定所述蓄电部的劣化状态。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确保可靠性和安全性且生产性高的车辆用蓄电装置。
本发明的效果乃至意义通过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变得更加清楚。但是,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将本发明实施化时的一个示例,本发明不受到以下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的任何限制。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888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