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OLED面板的制造方法和OLED面板的制造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83911.7 | 申请日: | 201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2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哲宪;冈崎庄治;安田有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B33/10 | 分类号: | H05B33/10;H01L51/50;H05B33/04;H05B3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池兵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承基板 层叠体 拉伸应力 依次层叠 制造装置 密封层 树脂层 无机层 制造 | ||
本发明的OLED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在支承基板(50)的上侧,将树脂层(12)、平均应力(Px)为零或为拉伸应力的无机层(3)、TFT层(4)、OLED元件层(5)和密封层(6)依次层叠而形成层叠体(7)的工序;和将支承基板(50)从层叠体(7)分离的工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OLED面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柔性的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的制造工序中,例如,在玻璃基板等支承基板的上侧形成由塑料层、底涂层、TFT层、发光元件层、密封层、覆盖基板等构成的层叠体,然后从玻璃基板的下表面侧向上述层叠体照射激光等,将支承基板剥离(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94642号公报(2015年11月5日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通常,在底涂层和TFT层会产生压缩应力,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当将支承基板剥离(即,释放压缩应力)时,这些层会伸长而导致层叠体产生翘曲(卷曲)或褶皱,对其后的工序带来不良影响。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进行:在支承基板的上侧,将树脂层、平均应力为零或为拉伸应力的无机层、TFT层、OLED元件层和密封层依次层叠而形成层叠体的工序;和将上述支承基板从上述层叠体分离的工序。
发明效果
通过形成平均应力为零或为拉伸应力的无机层,能够使上述层叠体的平均应力接近零,能够抑制将层叠体从支承基板分离时产生的翘曲和褶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OLED面板的平面图。
图2是图1的a-a截面图。
图3是图1的b-b截面图。
图4是表示OLED面板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无机层的形成例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无机层的另外的形成例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非显示部的形成例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OLED面板的另一个制造工序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图1~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例示。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OLED面板的平面图,图2是图1的a-a截面图,图3是图1的b-b截面图。
如图1~图3所示,OLED面板2具有挠性,包括:下表面膜10;粘接层12;树脂层12;在树脂层12的上侧形成的无机层3;在无机层3的上侧形成的半导体膜15;在半导体膜15的上侧形成的栅极绝缘膜16;在栅极绝缘膜16的上侧形成的栅极电极G;在栅极电极G的上侧形成的第一层间绝缘膜18;在第一层间绝缘膜18的上侧形成的第二层间绝缘膜20;在第二层间绝缘膜20的上侧形成的源极电极S、漏极电极D和端子T;在源极电极S和漏极电极D的上侧形成的平坦化膜21;在平坦化膜21的上侧形成的阳极电极22;规定显示区域DC的子像素的分隔壁23c;形成在非显示区域NA的堤(bank)23b;在阳极电极22的上侧形成的有机EL(有机电致发光)层24;在有机EL层24的上侧形成的阴极电极25;覆盖分隔壁23c和阴极电极25的第一密封膜26;覆盖第一密封膜26的第二密封膜27;覆盖第二密封膜27的第三密封膜28;粘接层8;和上表面膜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839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机器件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在照明系统中安装或改变可运行的计算机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