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SS)患者血浆中的循环组蛋白H3和H2B的基于质谱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80082217.3 申请日: 2017-11-06
公开(公告)号: CN110325861A 公开(公告)日: 2019-10-11
发明(设计)人: 何塞·路易斯·加西亚·吉梅内斯;卡洛斯·罗马·马特奥;费德里科·V·帕拉德·卡拉塔尤德 申请(专利权)人: 生物医学网络研究中心(CIBER-ISCIII);因克立瓦基金会;瓦伦西亚大学
主分类号: G01N33/68 分类号: G01N33/68
代理公司: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刘培培;黄爱娇
地址: 西班牙*** 国省代码: 西班牙;ES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质谱 脓毒性休克 脓毒症 循环组 蛋白 多反应监测 患者血浆 允许使用 灵敏度 种检测 组蛋白 标定 靶向 血浆 检测
【说明书】:

在基于质谱的方法的基础上,特别是在多反应监测靶向质谱(MRM‑MS)的基础上,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检测来自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SS)患者的血浆中的循环组蛋白H3和H2B的新方法。这些方法允许使用内标定量组蛋白,并显示出优秀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领域,尤其涉及通过使用基于质谱的方法在血浆生物标志物检测基础上的疾病诊断/预后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基于质谱的方法,该方法用于检测疑似患有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血浆患者中的循环组蛋白H3和H2B,以为那些患者进行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诊断/预后。

背景技术

脓毒症被定义为伴随生化异常和器官功能障碍的对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的宿主全身性炎症反应。这是一个重大的医疗保健问题,每年影响着全世界数百万人。由于人口老龄化、免疫衰老以及所导致的免疫力受损,脓毒症的发病率正在增加。此外,脓毒症是大多数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特别是如果未及时得到识别和治疗。尽管脓毒症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性并被视为公共卫生问题,2011年在美国医院总费用中占有超过200亿美元(5.2%),但是公众对脓毒症的认识却是匮乏的。

脓毒性休克应定义为脓毒症的子类,在脓毒性休克中,与单独的脓毒症相比,特别严重的循环、细胞和代谢异常与更高的死亡风险相关。脓毒性休克患者可通过以下来临床鉴定:尽管有足够的容量复苏,但是仍然需要血管加压剂来保持平均动脉压为65mm Hg或更高以及血清乳酸水平大于2mmol/L(>18mg/dL)。

脓毒症的短期死亡率在10%至40%之间,并且已经被报道为如脓毒性休克那样高达30至60%。尽早给予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和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均证明有效降低死亡率,但尽管治疗方法有所改进,但短期死亡率仍然很高。

先前已经研究了与脓毒症过程相关的循环组蛋白的存在,并且一些工作显示血浆中特定组蛋白的存在与持久的脓毒症引起的症状之间存在直接相关性。在健康个体的血液中发现低浓度的循环组蛋白,但是循环组蛋白的水平在患有严重创伤、全身性炎症、脓毒症或组织损伤的患者中大大增加。值得注意的是,组蛋白显示出令人感兴趣的细胞毒性潜力,这已被证明会影响细菌和哺乳动物细胞,导致脓毒症恶化进展。

然而,对于每种组蛋白类型,与其致病性相关的具体浓度水平尚未达成明确的共识。此外,具体的组蛋白水平及其用于监测脓毒症进展的能力以及其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从未得到充分阐明。这是由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缺乏分析循环组蛋白的存在和尤其是定量循环组蛋白水平的特定和敏感的方法。

先前已经使用用于检测在血浆中循环的游离组蛋白的免疫测定(IA),但是由IA获得的结果显示重现性低,误差范围高并且灵敏度低。此外,半定量IA显示出许多缺陷,例如,测定之间的一致性差,使用来自制造商的使用不同专有抗体的不同试剂盒(在每个测定中识别不同表位)时重现性差异,以及可变的交叉反应性。此外,在IA中可能发生各种干扰,包括在测验的生物样品中存在的抗试剂抗体和内源性自身抗体,可以产生错误的结果并引起临床副作用。

因此,需要通过增加诊断和预后脓毒症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其他方法或技术来替换当前的IA。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作者得出结论,通过用基于质谱法的方法代替现有的IA方法,与脓毒症的诊断和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得到显著改善。在这方面,在本文中显示使用特异性重标记的(heavily labeled)Spike-In肽的靶向质谱(MS)作为有效且灵敏的血液循环组蛋白鉴定和定量方法。因此,通过使用所述基于质谱的方法,监测脓毒症和/或脓毒性休克将因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可负担的新生物标志物而极大地受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物医学网络研究中心(CIBER-ISCIII);因克立瓦基金会;瓦伦西亚大学,未经生物医学网络研究中心(CIBER-ISCIII);因克立瓦基金会;瓦伦西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822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