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动振动隔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73615.9 | 申请日: | 2017-10-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73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L·D·诺克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克利尔运动收购一代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50 | 分类号: | B60N2/50;B60N2/38;B60N2/39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王茂华 |
地址: | 美国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振动 隔离 系统 | ||
一种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主动振动隔离系统,该机动车辆座椅适于被用户占据,主动振动隔离系统包括:主动悬架系统,其将座椅支撑在机动车辆的底板上方,其中悬架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致动器,该至少一个致动器能够被控制以在竖直轴线的方向上向上和向下移动座椅;第一传感器系统,被安装到车辆并且适于感测沿着或平行于竖直轴线的车辆高度位置变化;第二传感器系统,适于确定沿着或平行于竖直轴线的座椅平移位置;以及控制器,响应于第一传感器系统和第二传感器系统,适于向主动悬架系统提供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引起座椅的运动,该座椅的运动被设计成在车辆经历沿着竖直轴线平移时控制用户的头部或躯干的高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主动振动隔离系统。
背景技术
主动振动隔离系统可以与机动车辆座椅一起使用,以抵消车辆的翻转(rolling)和震动(jarring)运动。许多这样的系统太大以至于不能在乘用车中使用。
发明内容
可以以任何技术上可能的方式来组合下面提及的所有示例和特征。
在一个方面,用于适于被用户占据的机动车辆座椅的主动振动隔离系统包括:主动悬架系统,将座椅支撑在机动车辆的底板上方,其中悬架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致动器,该至少一个致动器能够被控制以在竖直轴线的方向上向上和向下移动座椅;第一传感器系统,被安装到车辆并且适于感测沿着或平行于竖直轴线的车辆高度位置变化;第二传感器系统,适于确定沿着或平行于竖直轴线的座椅平移位置;以及控制器,响应于第一传感器系统和第二传感器系统,适于向主动悬架系统提供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引起被设计成在车辆经历沿着竖直轴线平移时控制用户的头部或躯干的高度的座椅的运动。
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特征、或者其任意组合。主动悬架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两个致动器,其中致动器能够被控制以在竖直轴线的方向上向上和向下移动座椅并且在围绕水平轴线的两个方向上旋转座椅。第一传感器系统还可以适于感测围绕水平轴线或平行于水平轴线的车辆旋转位置变化。第二传感器系统还可以适于确定座椅相对水平轴线的旋转位置。控制信号还可以引起被设计成当车辆经历围绕水平轴线的旋转时控制用户的头部或躯干的横向位置的座椅的运动。主动振动隔离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三传感器系统,第三传感器系统适于确定座椅相对于水平轴线和竖直轴线的中性位置,并且其中控制器还对第三传感器系统作出响应。第三传感器系统可以具有输出状态,并且适于在座椅相对于竖直轴线的中间高度位置处改变第三传感器系统的输出状态。第三传感器系统可以提供座椅是高于还是低于中间高度位置的认知。控制器还可以适于每当座椅移动通过中性位置中的任一中性位置时使用第三传感器系统重新校准。第二传感器系统可以包括相对传感器,并且第三传感器系统可以包括一位传感器。控制信号可以适于在车辆经历围绕水平轴线的旋转和经历沿着竖直轴线的平移时,维持用户的头部或躯干的横向位置。
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特征、或者其任意组合。第一传感器系统可以被安装到车辆底板。第一传感器系统可以包括竖直轴线加速度计和水平轴线翻转传感器。致动器可以各自包括旋转电动机和被耦合到电动机的线性致动器,该线性致动器将旋转电动机的运动转换为线性运动。线性致动器可以包括滚珠螺杆组件。
在另一方面,用于适于被用户占据的机动车辆座椅的主动振动隔离系统包括:主动悬架系统,将座椅支撑在机动车辆的底板上方,其中悬架系统包括线性致动器,该线性致动器能够被控制以在围绕水平轴线的两个方向上旋转座椅;第一传感器系统,被安装到车辆并且适于感测围绕水平轴线的车辆旋转位置变化;第二传感器系统,适于确定座椅相对于水平轴线的旋转位置;以及控制器,响应于第一传感器系统和第二传感器系统,适于向主动悬架系统提供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引起被设计成当车辆经历围绕水平轴线的旋转时控制用户的头部或躯干的横向位置的座椅的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克利尔运动收购一代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克利尔运动收购一代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36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