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促进来自交通工具用户设备的波束成形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56305.6 | 申请日: | 2017-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451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 发明(设计)人: | 蒋立彬;S·帕蒂尔;厉隽怿;G·齐尔特西斯;Z·吴;K·古拉蒂;S·K·巴盖尔;T·V·阮;D·P·马拉蒂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张扬;王英 |
| 地址: | 美国加***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促进 来自 交通工具 用户 设备 波束 成形 系统 方法 | ||
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涉及来自交通工具用户设备(UE)的波束成形。在第一方面中,基于从调度实体接收的波束成形数据来选择波束成形向量。此处,波束成形数据与交通工具UE和基站或另一个交通工具之间的路径的映射相对应,并且波束成形向量包括与耦合到交通工具UE的多个天线中的每个天线相对应的相应的相位和幅度。然后,根据波束成形向量来生成波束。在另一个方面中,维护波束成形数据的数据库,并且从数据库取得波束成形数据。此处,所取得的波束成形数据与特定位置对相对应,特定位置对包括与交通工具UE的位置相关联的第一位置、以及与基站或另一个交通工具的位置相关联的第二位置。然后,向交通工具UE发送波束成形数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受于2016年9月1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395,323的优先权和权益,通过引用的方式将上述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本文中,正如下文整体充分地阐述的并且用于所有适用目的。
技术领域
概括而言,下文所论述的技术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下文所论述的技术涉及来自交通工具用户设备的波束成形。
背景技术
连接型交通工具已经成为技术趋势。响应于该趋势,将来的交通工具将很可能需要与基站和/或其它交通工具的高数据速率无线连接。此外,随着对交通工具中的移动宽带接入的需求的持续增长,研究和开发继续推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以便不仅满足对移动宽带接入的增长的需求,而且改善和增强移动通信的用户体验。例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是开发和维护用于第四代(4G)长期演进(LTE)网络的电信标准的组织。最近,3GPP已经开始开发LTE的下一代演进,其通常对应于第五代(5G)网络,因为该术语是由下一代移动网络(NGMN)联盟定义的。现在,该5G网络可以展现出与LTE相比更高程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并且被预想为支持非常多样化的要求集合。因此,期望用于交通工具与基站和/或其它交通工具进行通信的高效且灵活的方式。
发明内容
下文给出了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化概述,以便提供对这样的方面的基本理解。该概述不是对本公开内容的所有预期特征的详尽综述,而且既不旨在标识本公开内容的所有方面的关键或重要元素,也不旨在描绘本公开内容的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目的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作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的前序。
在一个示例中,公开了一种从交通工具用户设备(UE)到基站或其它交通工具的无线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经由网络从调度实体接收波束成形数据;以及基于从所述调度实体接收的所述波束成形数据来选择波束成形向量。在这样的实施例内,所述波束成形数据与交通工具UE和基站或另一个交通工具之间的路径的映射相对应,并且所述波束成形向量包括与耦合到所述交通工具UE的多个天线中的每个天线相对应的相应的相位和幅度。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波束成形向量来生成波束,使得所述波束具有与所述交通工具UE和所述基站或另一个交通工具之间的所述路径相一致的方向。
在第二示例中,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设备,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其通信地耦合到存储器;收发机;波束成形数据电路;波束成形向量选择电路;以及波束生成电路。对于该示例,所述波束成形数据电路被配置为经由网络从调度实体接收波束成形数据,而所述波束成形向量选择电路被配置为基于从所述调度实体接收的所述波束成形数据来选择波束成形向量。在这样的实施例内,所述波束成形数据与交通工具UE和基站或另一个交通工具之间的路径的映射相对应,并且所述波束成形向量包括与耦合到所述交通工具UE的多个天线中的每个天线相对应的相应的相位和幅度。所述波束生成电路然后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波束成形向量来生成波束,使得所述波束具有与所述交通工具UE和所述基站或另一个交通工具之间的所述路径相一致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高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63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