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铸模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53438.8 | 申请日: | 2017-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12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 发明(设计)人: | 高间智宏;浦哲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有机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22C9/02 | 分类号: | B22C9/02;B22C1/18;B22C1/22;B22C9/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铸模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提高覆膜砂的填充性、铸模的强度并且可有效地实现在造型现场的作业性的改善的铸模的制造方法。另外,提供直接使用以往的用于造型的装置而不需要新设置特别的装置从而能够有利地制造目标铸模的方法。对用水溶性粘结剂覆盖耐火性骨料的表面而得到的干态的覆膜砂添加含有表面活性剂和/或多元醇的水性介质,使之湿态化后,将由此该得到的湿态化覆膜砂填充到成型模中来造型目标铸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模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能够实现在铸模的制造现场即造型现场的作业性的改善、并且有利地制造铸模,并且提高覆膜砂的填充性、铸模的强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作为金属熔液的铸造中使用的铸模的制造方法之一,采用了使用以规定的粘合剂覆盖由耐火性骨料形成的铸模砂而成的覆膜砂并造型为目标形状的铸模的方法,另外,作为其中使用的粘合剂,例如,日本铸造工学会编的“铸造工学便览”第78~90页中,除了如水玻璃那样的无机系粘合剂以外,还明确披露了使用了酚醛树脂、呋喃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等树脂的有机系粘合剂等,因此,也明确披露了使用这些粘合剂造型自硬性铸模的方法。
而且,作为使用作为这些粘合剂中的无机系粘合剂之一的水玻璃,形成覆盖规定的耐火性骨料(铸模砂)而成的覆膜砂后进行铸模的造型的方法,也提出了各种方法,例如,日本特开2008-036712号公报中,明确披露了具有含有硅砂(耐火性骨料)、碱硅酸盐(水玻璃)和非晶质二氧化硅的凝集体的铸模材料或铸模部件。另外,其中,在铸模的造型现场中,将这些硅砂、水玻璃和非晶质二氧化硅混炼,使湿润的碱硅酸盐(水玻璃)附着于硅砂的表面,制成湿润形态(湿态)的铸模材料(覆膜砂),然后将其填充至规定的成型模中,造型为目标形状的铸模。
但是,这种湿态的覆膜砂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从而逐渐进行硬化,可使用时间短,另外贮藏稳定性不充分,因此,所述湿态的覆膜砂通常在铸模的造型现场制造后直接填充至成型模中,进行目标铸模的造型。于是,在障碍物多的造型现场,搬运微粉状的耐火性骨料和水玻璃并将它们在混合器中混炼从而得到湿态的覆膜砂时,有时水玻璃的粘性也高,耗费相当多的工夫、时间,而且因水玻璃的粘性而难以与耐火性骨料混合,而且,本身存在有容易污染用于混合的混合器、用于造型的成型模等装置等、造型的作业性差的问题。而且,由于为在造型现场的作业,因此本身还存在作业者因强碱性的水玻璃而遭受化学伤害的风险高的问题。
另一方面,日本特开2012-076115号公报中明确披露了与如上所述那样湿态的覆膜砂不同,使用水玻璃作为粘合剂、在耐火性骨料的表面形成使这种粘合剂干燥而成的覆盖层的、具有常温流动性的干态的覆膜砂。其中,明确披露了如下方法:这种干态的覆膜砂被含有水玻璃等水溶性无机化合物作为粘合剂的固体的涂层覆盖,将其填充至用于铸模造型的成型模的成型模腔内后,使水蒸气流通,由此进行所述覆膜砂的固化,得到目标铸模,但对于这种造型方法,本身存在如下问题:必须在填充干态的覆膜砂后向成型模内吹入水蒸气,因此,需要特别设置水蒸气的吹入装置,因此不能直接使用以往的装置,使铸模的制造成本增大。
而且,其中,本身还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是用水蒸气将填充至成型模中的干态的覆膜砂润湿后,将其干燥从而使其固化,进行铸模的造型,因此为了有效地进行这种润湿的覆膜砂的干燥,不仅需要水蒸气的吹入,还需要追加经加热的气体的吹入这样的新的工序,由此,从向成型模的填充到干燥固化以及达到硬化的造型循环变长,从而铸模的生产率降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0367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076115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铸造工学便览”第78~90页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有机材株式会社,未经旭有机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34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