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前部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48090.3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27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近藤武宏;芳贺辉;工藤彰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周丽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前部 构造 | ||
左右独立地以轻量构造提高减震器基座上下方向的刚性并改善乘坐舒适性。本发明涉及的车身前部构造(10)包括:减震器基座(12),其供减震器固定;减震器壳体(14),其包围该减震器基座(12)的周缘并向下方侧延伸设置;前侧车架(18),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与减震器壳体(14)的下端部接合;以及加强部件(11),其将减震器基座(12)与前侧车架(18)在上下方向连结。加强部件(11)将帽形截面形状的周缘的接合凸缘(11f)与减震器壳体(14)的侧面结合,形成自上而下截面积增大的闭合截面,接合凸缘(11f)的上端部分与减震器基座(12)的上表面结合,接合凸缘(11f)的下端部分与前侧车架(18)的上表面及侧面结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左右独立地提高减震器基座上下方向的刚性并改善乘坐舒适性的车身前部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上述种类的车身前部构造存在例如专利文献1、2记载的构造。
专利文献1的车身前部构造利用减震器壳体侧部的左右腿部和将这些腿部的上端连接的加强部件形成门型车架以提高车身前部的刚性。
专利文献2的车身前部构造将减震器壳体及减震器基座利用两根加强部件与前侧车架连接来提高车身前部的刚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8240747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8777300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构造中,若在一个减震器壳体上的减震器基座作用来自减震器的上推力,则在另一减震器基座也同样地作用来自减震器的上推力,因此存在乘坐舒适性变差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2的构造中,由于将两根加强部件与减震器基座及减震器壳体连接,因此存在重量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左右独立地以轻量构造提高减震器基座上下方向的刚性并改善乘坐舒适性的车身前部构造。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器基座,其供减震器固定;减震器壳体,其包围所述减震器基座的周缘并向下方侧延伸设置;前侧车架,其与所述减震器壳体的下端部接合;以及加强部件,其将所述减震器基座和所述前侧车架在上下方向连结,所述加强部件在上下延伸的帽形截面形状的周缘具有接合凸缘,将该接合凸缘与所述减震器壳体的侧面结合,形成自上而下截面积增大的闭合截面,该接合凸缘的上端部分与所述减震器基座的上表面结合,该接合凸缘的下端部分与所述前侧车架的上表面及侧面结合。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能够获得能够左右独立地以轻量构造提高减震器基座上下方向的刚性并改善乘坐舒适性的车身前部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构造的车辆的局部省略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构造的减震器基座、减震器壳体及前侧车架及加强部件的图1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表示减震器壳体的车辆后方的后端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与加强部件的下部件接合的前侧车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在与前侧车架接合的加强部件的下部件接合加强部件的上部件的减震器壳体的接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将图5所示的加强部件的重叠部在水平方向切断时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2所示的I-I线的纵剖视图。
图8是从车辆的底面侧观察减震器壳体的仰视图。
图9是沿图8的II-II线的端面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80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机动车的塑料的消声构件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车辆横向构件和相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