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端子连接部件及使用该端子连接部件的控制装置与电动机的端子连接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45670.7 | 申请日: | 2017-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87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3 |
发明(设计)人: | 须永崇;小酒部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4/58 | 分类号: | H01R4/58;H01R4/00;H01R13/04;H01R13/10;H01R13/11;H02K5/22;H02K11/3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徐丹;邓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 连接 部件 使用 控制 装置 电动机 构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端子连接部件、以及使用该端子连接部件的控制装置与电动机的端子连接构造,能够应对大电流或些许的尺寸误差,考虑了耐久性和可靠性的提高及环境,该端子连接部件由压配合端子及与其对应的端子配件构成。一种由压配合端子和端子配件构成的端子连接部件,压配合端子呈终端设有锥形的板状,端子配件呈在末端侧设有嵌合部的板状,端子配件的嵌合部由从末端侧起向内侧并排设置的靠近末端侧的第1孔部和比其靠近内侧的第2孔部构成,通过将压配合端子的终端压入于端子配件的嵌合部而进行连接,使嵌合部的第1孔部和第2孔部之间的部分作为在压配合端子的板厚方向上弹性变形而对压配合端子施力的弹性变形部,由此确保压入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端子连接部件及使用该端子连接部件的控制装置与电动机的端子连接构造,更具体地,涉及由压配合端子和端子配件构成的端子连接部件、以及具有如下构造的控制装置与电动机的端子连接构造,所述构造是将在基板上竖立设置的压配合端子压入到设于电动机的端子配件中来进行控制装置具备的基板与电动机的电连接的构造。
背景技术
在使用电动机作为驱动源的装置中,通常是将该电动机和控制装置进行组合而构成的,作为将这样的控制装置和电动机组合而成的装置,例如有电动助力转向装置(EPS)。
并且,这样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是借助电动机的旋转力对车辆的转向机构赋予转向辅助力(助力),往往采用将控制装置和电动机等电动机组合成为一体的方式,将该电动机和控制装置的电气部件连接或装配而成。
因此,对于这种装配要求如下的端子连接部件或端子连接构造,即在这些构成要素即使存在些许的尺寸偏差时也能够顺利地进行装配,同时实现装配的简化。
并且,在进行这种装配的简化的情况下,例如在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中,根据车辆的转向状态,有时在控制装置和电动机之间流过诸如超过120A的大电流,并且还存在被收纳于车辆内部的部分的热环境的变动或车辆的振动等,因而需要考虑可以长期耐受这种环境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另外,近年来在工业产品中也需要实现对环境负担的减轻,要求也要考虑到连接部的无焊料化及部件数目的削减。
因此,作为这样的控制装置和电动机的组合的例子,为了简化电动助力转向的控制装置的电气部件的装配,例如已经公开了如日本特开2008-22653号公报(专利文献1)及日本特开2004-254359号公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涉及电动电动机的控制装置等,具有:控制用基板,其形成有控制对电动机的驱动电流的供给的驱动电路;基板保持体,其保持所述控制用基板,并且相对于所述电动机能够拆卸地固定于规定位置;基板侧导电部件及电动机侧导电部件,它们相互电连接,形成从所述控制用基板向所述电动机的电流供给路径;以及一体地设置有所述基板侧导电部件及电动机侧导电部件的电气绝缘性树脂制的基板侧支撑体及电动机侧支撑体,所述基板支撑体及电动机侧支撑体具有基板侧嵌合部及电动机侧嵌合部,这些嵌合部通过相互嵌合使所述基板侧导电部件及电动机侧导电部件相互电连接,并且将所述基板保持体相对于所述电动机定位于规定位置。
并且,所述基板侧嵌合部形成为凹状,以便在其内周嵌合插入所述电动机侧嵌合部,通过所述电动机侧嵌合部和所述基板侧嵌合部的嵌合,使在所述基板侧嵌合部的内部突出的所述基板侧导电部件的连接部和从所述电动机侧嵌合部突出的所述电动机侧导电部件的连接部的弹性变形部弹性变形,产生按压作用而进行连接。
另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涉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具有:电动机,其输出转向的辅助扭矩;控制单元,其安装于所述电动机并进行所述电动机的控制,并且具有至少安装控制电路的控制基板、安装功率部件的功率基板和输入输出用的连接器;以及连接端子,其在所述控制单元内连接所述控制基板和所述功率基板和所述连接器相互之间,所述连接端子在其一端形成有压配合端子,通过将所述压配合端子压入于在所述控制基板设置的通孔中来进行电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56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