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端子连接部件及使用该端子连接部件的控制装置与电动机的端子连接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45670.7 | 申请日: | 2017-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87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3 |
发明(设计)人: | 须永崇;小酒部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4/58 | 分类号: | H01R4/58;H01R4/00;H01R13/04;H01R13/10;H01R13/11;H02K5/22;H02K11/3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徐丹;邓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 连接 部件 使用 控制 装置 电动机 构造 | ||
1.一种端子连接部件,其由压配合端子和端子配件构成,该端子连接部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压配合端子呈终端设有锥形的板状,所述端子配件呈在末端侧设有嵌合部的板状,
所述端子配件的嵌合部由从所述端子配件的末端侧起向内侧并排设置的靠近所述末端侧的第1孔部和比其靠近内侧的第2孔部构成,
所述第1孔部形成为长方形,
所述第2孔部形成为长方形,使形成所述第2孔部的长方形的长边侧的相互间的距离,在构成所述长边侧的两条边中靠近所述第1孔部的一条边的中央部的区域向所述第2孔部的内侧偏移,由此缩窄形成为稍微小于所述压配合端子的板厚,
通过将所述压配合端子的终端压入于所述端子配件的嵌合部而进行连接,从而使所述嵌合部的第1孔部和第2孔部之间的部分作为在所述压配合端子的板厚方向上弹性变形而对所述压配合端子施力的弹性变形部,由此确保所述压配合端子的压入的可靠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压配合端子的终端设置的锥形是双锥形,所述双锥形包括在所述板状的板面的末端的两角部分形成曲率而成的R部的锥形、和使所述板状的板面的侧面部分的厚度朝向末端减小而形成的锥形。
3.一种控制装置与电动机的端子连接构造,其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连接部件将控制装置与电动机连接起来,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安装控制电路的基板;和从所述基板竖立设置的所述压配合端子,
在所述电动机设有一端与所述电动机连接的所述端子配件,
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电动机的连接是通过将所述压配合端子的终端压入于所述端子配件的嵌合部来进行的。
4.一种端子连接部件,其由压配合端子和端子配件构成,该端子连接部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压配合端子具有将终端部侧从分支部分成两股而形成的第1嵌入部和第2嵌入部,在所述第1嵌入部和所述第2嵌入部,从终端部一直到所述分支部设有引导部和平直部,所述引导部由第1锥部和第2锥部构成,所述第2锥部形成为锥度比小于所述第1锥部,
所述端子配件呈板状,在所述端子配件的末端侧形成有能够压入所述压配合端子的第1嵌入部和第2嵌入部的嵌合部,
所述嵌合部由两个孔部和形成于所述两个孔部之间的架桥部构成,所述两个孔部是在所述端子配件的末端侧沿所述端子配件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的长方形的第1孔部和第2孔部,所述孔部将所述端子配件的宽度方向作为短边,将所述端子配件的长度方向作为长边,
所述孔部的短边的长度形成为,大于所述压配合端子的第1嵌入部和第2嵌入部的所述终端部各自的宽度,且小于所述压配合端子的第1嵌入部和第2嵌入部的所述平直部侧的各自的宽度,
所述孔部的长边的长度形成为大于所述压配合端子的第1嵌入部和第2嵌入部各自的厚度,
所述端子配件的架桥部的宽度形成为,大于所述压配合端子的所述第1嵌入部和所述第2嵌入部的内侧面的所述平直部处的相互的间隔,
所述第1孔部和所述第2孔部的相互离开最远的长边部分的间隔形成为,小于所述压配合端子的所述第1嵌入部和所述第2嵌入部的外侧面的所述平直部处的相互的间隔,
所述压配合端子和所述端子配件的连接是通过将所述端子配件的嵌合部的第1孔部和第2孔部从所述压配合端子的第1嵌入部和第2嵌入部的终端部侧插入并压入来进行的,
在构成所述嵌合部的所述第1孔部和所述第2孔部的长方形的孔部的大致中央部分,以使所述压配合端子的宽度方向和所述端子配件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式进行所述压入,由此,所述压配合端子和所述端子配件在如下的合计四处被相互按压而实现连接:所述架桥部的两侧面的第1接触区域中的两处;以及所述第1孔部和所述第2孔部的相互离开最远的长边部分的内侧面的第2接触区域中的两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567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