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芯板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44185.8 | 申请日: | 2017-07-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88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青木哲也;妹尾刚士;冈崎惠一;土井智史;藤村浩志;佐藤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2K15/02 | 分类号: | H02K15/02;C22C38/00;H01F41/00;H02K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王玮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方法 | ||
一种芯板(1)的制造方法,芯板(1)具有环状的芯背部(11)、和从芯背部朝向中心(O)延伸的多个齿部(12)。芯板进行冲裁加工工序、卷绕加工工序、应变加工工序、及退火工序而得到。在应变加工工序中,对芯背部或在卷绕后成为芯背部的带状芯背部(21)赋予压缩应变。在退火工序中,在应变加工工序之后,通过退火使芯背部或带状芯背部再结晶。由此,能够提高齿部的磁特性,并且防止芯背部的磁特性的降低。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以通过引用方式将其公开内容并入本申请的、2016年7月21 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143361号、及2017年5月3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107106号为基础。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具有环状的芯背部、和从该芯背部朝向中心延伸的多个齿部的芯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发电机、马达等旋转电机中,使用了层叠有多个具有环状的芯背部和齿部的环状的芯板的定子芯。为了旋转电机的例如小型化、高输出化等高性能化,希望控制由电磁钢板构成的芯板的易磁化方向。具体地,希望使朝向环状的芯板的中心方向延伸的齿部的易磁化方向与齿部的伸长方向一致,使芯背部的易磁化方向与环状的芯板的周向一致。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从在一个方向上具有易磁化方向的方向性电磁钢板冲裁具有芯背和齿部的带状的薄片,使薄片卷绕成环状,由此制造芯板的技术(专利文献1)。由此,能够制造齿部的易磁化方向与齿部的伸长方向一致的芯板。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92561号公报
然而,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方向性电磁钢板由于易磁化方向与一个方向一致,因此若以方向性电磁钢板的易磁化方向成为齿的伸长方向的方式进行冲裁,接着通过卷绕来制造芯板,则芯背部的易磁化方向也变成齿部的伸长方向。其结果为,在芯背部中,在定子芯的磁路中磁化变得困难。即,齿部的磁特性较好,但芯背部的磁特性变差。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鉴于这样的课题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齿部的磁特性,并且能够防止芯背部的磁特性的降低的芯板的制造方法。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是具有环状芯背部、和从上述芯背部朝向中心延伸的多个齿部的芯板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具有冲裁加工工序、卷绕加工工序、应变加工工序、退火工序。在冲裁加工工序中,从在面内的一方向上具有易磁化方向的方向性电磁钢板冲裁芯薄片,芯薄片具有在与上述易磁化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延伸的带状芯背部、和与上述易磁化方向平行地从上述带状芯背部延伸的多个平行齿部。在卷绕加工工序中,通过使上述平行齿部在内侧并使上述芯薄片卷绕成环状,由此得到具有上述芯背部和上述齿部的上述芯板。在应变加工工序中,在板厚方向上对上述芯薄片的上述带状芯背部或上述芯板的上述芯背部赋予压缩应变。在退火工序中,在上述应变加工工序之后,通过退火使上述带状芯背部或上述芯背部再结晶。
本公开的另一方式是具有环状芯背部、和从上述芯背部朝向中心延伸的多个齿部的芯板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法具有应变加工工序、冲裁加工工序、卷绕加工工序、退火工序。在应变加工工序中,在面内的一个方向上具有易磁化方向的方向性电磁钢板中,在板厚方向上对在与上述易磁化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带状芯背部预形成区域赋予压缩应变。在冲裁加工工序中,从上述方向性电磁钢板冲裁芯薄片,芯薄片具有存在于上述带状芯背部预形成区域的带状芯背部、和与上述易磁化方向平行地从上述带状芯背部延伸的多个平行齿部。在卷绕加工工序中,通过使上述平行齿部在内侧并使上述芯薄片卷绕成环状,由此得到具有上述芯背部和上述齿部的芯板。在退火工序中,在上述应变加工工序之后,通过退火使上述带状芯背部预形成区域、上述带状芯背部、或上述芯背部再结晶。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形成与方向性电磁钢板的易磁化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平行齿部,使平行齿部在内侧并使芯薄片卷绕成环状。因此,在齿部中,能够使易磁化方向与朝向环状的芯板的中心的方向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电装;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41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