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外线屏蔽片、红外线屏蔽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以及红外线屏蔽夹层玻璃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80036806.8 | 申请日: | 2017-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3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 发明(设计)人: | 原幸广;有福达治;海老原颂子;野原彰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2B5/28 | 分类号: | G02B5/28;B32B7/02;B32B27/20;B60J1/00;G02B5/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吕琳;朴秀玉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线屏蔽 波长 低折射率树脂 折射率 高折射率树脂 夹层玻璃 红外线吸收色素 可见光透射率 电波透过性 可见光区域 新型红外线 交替层叠 制造成本 表色系 层叠膜 屏蔽片 中间膜 色相 减去 申请 制造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大幅改善了可见光区域中的透明性、电波透过性、红外线屏蔽性、制造成本、色相的新型红外线屏蔽片。一种红外线屏蔽片,其特征在于,具备:层叠膜,其由含有微粒的高折射率树脂层与含有微粒的低折射率树脂层交替层叠而成;以及红外线吸收色素层,其可见光透射率为70%以上,L*a*b*表色系中b*值为10以下,所述低折射率树脂层的至少一层的550nm波长下的折射率减去780nm~2500nm中的任意波长下的折射率的值为0.1以上,在550nm以上且所述任意波长以下的任意波长下,所述低折射率树脂层显示出比所述高折射率树脂层低的折射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地吸收及反射红外线并且透明性优异、低雾度性的新型红外线屏蔽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其用途(玻璃用中间膜、夹层玻璃、以及窗用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节能、地球环境问题的观点考虑,要求减轻空调设备的负荷。例如,在住宅、汽车领域中,要求将能屏蔽源自太阳光的红外线的红外线屏蔽材料铺设于窗玻璃,对室内、车内的温度进行控制。
具有红外线屏蔽性的材料多种多样,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反射红外线区域的特定波长的光线,公开了一种高隔热夹层玻璃,其在相互对置的至少两块玻璃基板之间使红外线反射膜和功能性夹层中间膜(微粒膜)层叠而成,所述红外线反射膜由交替层叠有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的多层膜(电介质多层膜)形成,所述功能性夹层中间膜使掺锑氧化锡等屏蔽红外线的导电性超微粒均匀分散而成。就该高隔热夹层玻璃而言,需要将电介质多层膜和微粒膜分别成膜,因此存在制造成本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2中,为了反射红外线区域的特定波长的光线,公开了一种车辆窗用夹层玻璃,其在第一玻璃板与第二玻璃板之间使层叠覆膜(电介质多层膜)和中间膜(微粒膜)层叠而成,所述层叠覆膜交替层叠有高折射率无机质材料层和低折射率无机质材料层,所述中间膜分散配合有ITO(掺锡氧化铟)等红外线屏蔽性微粒。就该车辆窗用夹层玻璃而言,需要将电介质多层膜和微粒膜分别成膜,因此存在制造成本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隔热玻璃,其在玻璃基板上交替层叠有透明导电层和红外线区域中的折射率比透明导电层的折射率相对高的高折射率层。但是,就该隔热玻璃而言,使用了仅由导电体构成的层作为红外线区域的低折射率层,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对于要求用于在室内外进行手机电波、电视电波、GPS(全球定位系统)电波等电波的收发的电波透过性能的系统,无法使用。进而,就该隔热玻璃而言,为了形成仅由导电体构成的层,需要溅镀机等真空设备,因此存在制造成本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红外线屏蔽片,其在透明支承体上层叠折射率根据波长而不同的层,并组合了红外吸收色素。但是,没有与该红外线屏蔽片所用的红外吸收色素的色相有关的记载,在实施例所使用的色素中黄色强,因此在外观上难以接受。
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一种红外线隔热片,其使高折射率树脂层与低折射率树脂层交替层叠而成。但是,没有表示如下内容的具体记载以及实施例:在该红外线隔热片中使用萘酞菁铜或KAYASORB IR-750作为红外吸收色素,进一步具备绿色玻璃,由此性能相比于以往得以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202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7/020791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20246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5-127274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4-2249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幅改善了可见光区域中的透明性、电波透过性、红外线屏蔽性、制造成本、色相的新型红外线屏蔽片。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化药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化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68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滤波器及光学传感装置
- 下一篇:双面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