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作为c-MET抑制剂的吡啶酮类化合物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80036464.X 申请日: 2017-10-27
公开(公告)号: CN109311812B 公开(公告)日: 2020-03-17
发明(设计)人: 徐雄彬;李刚;丁照中;胡利红;胡国平;黎健;陈曙辉;池志刚;王坤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D213/00 分类号: C07D213/00;C07D401/00;C07D401/14;C07D403/14;A61K31/505;A61K31/435;A61K31/4412;A61K31/444;A61P35/00
代理公司: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代理人: 薛琦
地址: 355399 福建***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作为 met 抑制剂 吡啶 酮类 化合物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类作为c‑MET抑制剂的吡啶酮类化合物,具体公开了式(Ⅰ)所示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作为c-MET抑制剂的吡啶酮类化合物,具体公开了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背景技术

原癌基因Met编码的c-Met是一种具有高度结合性的受体酪氨酸激酶,属于RON亚族,是散射因子或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唯一已知的受体。c-Met蛋白是由50kD的α亚基和145kD的β亚基通过二硫键相连的异二聚体,分为胞外域和胞内域。胞外域包含有3个功能不同的结构域:覆盖整个α链和部分β链的N-端配体结合域(SEMA区域)、有4个保守二硫键的胱氨酸富集区域、以及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胞内域同样由3个调控区域组成:有Tyr1003磷酸化位点的近膜结构域、有Tyr1234和Tyr1235磷酸化位点的酪氨酸激酶催化结构域、以及有Tyr1349和Tyr1356结合酪氨酸的C-端多功能结合区域

HGF与c-Met胞外域结合后,诱导c-Met发生磷酸化,在C-端多功能区域募集多种细胞间质因子,如GAB1(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1)、GAB2(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等,进一步吸引SHP2、PI3K等分子结合在此,由此激活RAS/MAPK、PI3K/AKT、JAK/STAT通路等,从而调控着细胞的生长、迁移、增殖和存活。c-Met通路异常会诱发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如膀胱癌、胃癌、肺癌、乳腺癌中发现异常高水平表达的c-Met。此外,c-Met还与肿瘤对多种激酶抑制剂的耐药性相关。

c-Met和多种膜受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crosstalk),构成了复杂的网络体系。c-Met和黏附受体CD44之间的相互作用,放大了信号肽的应答作用;与脑蛋白受体从蛋白的相互作用激活了非依赖配体HGF的c-Met,增强了侵袭作用;与促凋亡受体FAS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快了细胞凋亡;与多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如EGFR、VEGFR等的作用使得彼此间激活受到调控,血管生成过程受到影响。c-Met与这些膜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和转移,诱导产生耐药性。

转录因子HIF-1α是肿瘤细胞适应低氧环境压力的主要调节因子。VEGFR抑制剂在治疗初期造成肿瘤缺氧,在低氧环境中,HIF-1α上调c-Met水平,c-Met浓度的增加促进肿瘤细胞转移,使得肿瘤区域性扩张或转移,造成肿瘤逃离氧气缺乏环境,建立更具侵袭性和生长能力的克隆体系。肿瘤对EGF R抑制剂产生耐药性的原因可能与配体HGF水平上调相关。在4%~20%对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检测到了c-Met的扩增,HGF通过GAB1调节PI3K/AKT和ERK通路直接对EGFR激酶抑制剂产生耐药性。在BRAF突变的黑色素瘤细胞系中,研究人员发现HGF的上调对BRAF抑制剂ramurafenib的作用产生抵抗。因此,c-Met和膜受体间的相互作用诱导出现激酶靶点治疗的耐药性。

目前已上市的抗肿瘤药物较多,如烷化剂药物、抗代谢药物、抗肿瘤抗生素、免疫调节剂等,但是大多由于毒性较大,病人不耐受。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对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越来越清楚,分子靶向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高度重视。分子靶向药物具有选择性高、广谱有效,其安全性优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是目前肿瘤治疗领域发展的新方向。

目前针对c-Met通路的抗肿瘤治疗药物有两种:一种是抗HGF或c-Met的单克隆抗体;一种是针对c-Met的小分子抑制剂。在研的或已进入临床研究的c-Met小分子抑制剂有PF-2341066、EMD-1214063、XL-184或ARQ-197等。

其中,Tepotinib(EMD1214063)(WO2009006959,公开日2009.1.15)抗肿瘤活性最优,对多种c-MET高表达的肿瘤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c-MET酶活性IC50=3.67nM,MHCC97H细胞IC50=6.2nM),目前已经进入临床II期研究阶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64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