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透明电极的压电薄膜和压力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33737.5 | 申请日: | 2017-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9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拝师基希;矢野孝伸;别府浩史;木曽宪俊;梨木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41/047 | 分类号: | H01L41/047;B32B27/30;C08J7/04;G01L1/16;G06F3/041;H01L41/113;H01L41/193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电薄膜 透明电极 压电性 氟树脂 基材薄膜 偏氟乙烯 三氟氯乙烯 压力传感器 溶液涂布 三氟乙烯 总透光率 聚合物 层叠体 共聚物 雾度 | ||
本发明的带有透明电极的压电薄膜(1)具备:包含第1基材薄膜(11)与具有压电性的涂层(12)的层叠体的压电薄膜(13);以及层叠于具有压电性的涂层(12)上的第1透明电极(14)。具有压电性的涂层(12)包含氟树脂。氟树脂是偏氟乙烯的聚合物或选自偏氟乙烯、三氟乙烯、三氟氯乙烯中的2种以上的共聚物。具有压电性的涂层(12)通过将氟树脂的溶液涂布于第1基材薄膜(11)并进行干燥而得到。通过本发明的压电薄膜实现雾度值小、总透光率高的带有透明电极的压电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有透明电极的压电薄膜和压力传感器。
背景技术
通常,对于触摸面板,对触摸触摸面板表面的手指或笔在表面上的二维位置进行检测。(以下将“手指或笔”简称为“手指”,将手指或笔在触摸面板表面上的二维位置称为“手指的XY坐标”。)在该情况下不能检测出手指触摸的压力。(以下将手指触摸的压力大小考虑为处于Z轴方向,并称为“手指的Z坐标”。)即无论手指触摸的压力(手指的Z坐标)大小如何,可检测出的仅是手指触摸位置的XY坐标。
然而,根据触摸面板上使用的应用程序,有时也需要识别手指触摸的压力(手指的Z坐标)。通常的静电容量式触摸面板的情况下,通过手指触摸来选择触摸的位置,同时执行处于触摸的位置的命令。在静电容量式触摸面板的灵敏度非常高的情况下,仅通过手指接近静电容量式触摸面板(即使手指不触摸)就可选择与手指最接近的位置,同时执行处于该位置的命令。然而,例如在工作机械的操作面板等上不容许执行错误的命令的情况下,理想的是使选择与执行分开。即,为了防止误操作,理想的是,通过手指触摸(或通过手指接近)来选择命令,但仅靠这样并不会执行命令,接着通过手指施加压力才执行命令。
这种也能检测出手指触摸压力(手指的Z坐标)的触摸面板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6938)中有所记载。专利文献1的触摸面板的情况下,使用在含有聚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的压电体层的两面层叠有透明电极的层叠体。含有聚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的压电体层的厚度为20μm~300μm。
由于记载了专利文献1的含有聚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的压电体层利用流延法或挤出法来制造,因此可认为是独立的薄膜(未层叠于其它薄膜的薄膜)。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含有聚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的压电体层的雾度值(haze value)为5%~7%、总透光率为95%。
然而,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的雾度值、总透光率是层叠透明电极之前的、含有聚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的压电体层单独的值。对于在含有聚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的压电体层的两面层叠有透明电极的层叠体,可认为总透光率降低,但并未记载该测定值。
根据本申请发明人的实验,位于触摸面板背面的显示器图像的可视性至少受到雾度值和总透光率的影响。对于专利文献1的在含有聚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的压电体层的两面层叠有透明电极的层叠体,有由于雾度值和总透光率中的任一者或两者而使位于触摸面板背面的显示器图像的可视性降低的担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69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发明人的实验,对于位于触摸面板背面的显示器图像的可视性的降低,雾度值的影响大于总透光率。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雾度值小、进而总透光率高的带有透明电极的压电薄膜。
(1)本发明的带有透明电极的压电薄膜具备:包含第1基材薄膜与具有压电性的涂层的层叠体的压电薄膜;以及在具有压电性的涂层的、与第1基材薄膜处于相反侧的表面设置的至少1层第1透明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37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