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支承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30388.1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43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W·贝克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巴克欧洲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3/10 | 分类号: | F16F1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胡强 |
地址: | 德国达***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支承 | ||
本发明涉及尤其用于支承汽车发动机的液压支承(10),具有支承芯体(12)、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托簧(14)、由该托簧(14)限定出的工作腔(16)以及通过中间板(20)与工作腔(16)分隔开的平衡腔(18)。工作腔(16)和平衡腔(18)填充有液压流体(22)并借助传流通道(24)彼此连通,其中该支承芯体(12)具有第一支承芯体部(26)和第二支承芯体部(28),它们彼此间借助弹性体主体(30)有效连接以用于高频振动解耦,其中该弹性体主体(30)具有第一弹性体主体部段(32)和第二弹性体主体部段(34),该第一弹性体主体部段至少吸纳作用于支承芯体(12)的静态支承载荷,该第二弹性体主体部段至少吸纳作用于支承芯体(12)的横向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支承,尤其涉及用于支承汽车发动机的液压支承,具有支承芯体、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托簧、由托簧限定出的工作腔以及通过中间板与工作腔分隔开的平衡腔,其中该支承芯体具有第一支承芯体部和第二支承芯体部,它们彼此间通过弹性体主体有效连接以用于高频振动解耦。
背景技术
这种液压阻尼支承尤其用于将汽车发动机支承在车身上,一方面缓冲由路面颠簸所引起的振动且另一方面隔离声音振动。由路面颠簸所引起的振动通过液压系统来阻尼,在此,该液压系统由液体阻尼工作腔、平衡腔和连通这两个腔的阻尼通道构成。液压系统的工作方式描述如下:工作腔通过托簧的移动而变大或变小,其中位于工作腔内的液体经阻尼通道被压入平衡腔中。在阻尼通道中振荡的液体造成阻尼。
液压支承在机动车辆中被用于阻尼和消除产生的振动。恰好在高于1000赫兹的高频区内,动态刚度可能达到大于2000转/分钟(r/min)的不期望的数量级。借助其一个支承芯体部由多个弹性体主体支撑的分体式支承芯体,可获得高频振动解耦并可防止在高频区内的不期望有的高动态刚度。
DE10330056A1公开了一种具有分体式支承芯体的液压支承,其中两个支承芯体部通过中空柱形的弹性壁彼此连接,由此在第一和第二支承芯体部之间形成空腔。第二支承芯体部由弹性托簧支撑,由此,第二支承芯体部与振动的机器双重隔离。在1100赫兹至1700赫兹范围内具有高达30000牛/毫米(N/mm)的动态刚度的自然共振频率被降低至在400赫兹至600赫兹范围内的共振频率,其最大动态刚度约为6000N/mm。
EP0136700B1公开了一种具有分体式支承芯体的液压支承。两个支承芯体部通过第一弹性体主体分隔。第二弹性体主体将第二支承芯体部支承在支座上。第一支承芯体部、第二支承芯体部以及第一弹性体主体和第二弹性体主体与中间板一起界定出工作腔。工作腔向上具有环形间隙,环形间隙由插入工作腔的第一支承芯体部的突出部与第一弹性体主体形成。通过以竖直取向部分和水平取向部分特殊设计第一弹性体主体,可以与液压支承的轴向刚度无关地调节径向刚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支承,其具有改进的可制造性、疲劳强度、高频隔离性以及横向刚度。
为了实现该目的,提出一种上述类型的液压支承,其中该弹性体主体具有第一弹性体主体部段和第二弹性体主体部段,该第一弹性体主体部段至少吸纳作用于支承芯体的静态支承载荷,该第二弹性体主体部段至少吸纳作用于支承芯体的横向力。
通过两个弹性体主体部段的功能划分,该液压支承的纵向刚度能够基本上与液压支承的横向刚度无关地被调节。在静态预载荷下仅承受压力的第一弹性体主体部段将静态支承载荷从第一支承芯体部传递至第二支承芯体部。这导致第二弹性体主体部段在压应力下没有下陷。第二弹性体主体部段在静态初始载荷下仅受到推力。在第一支承芯体部横向变形情况下,第二弹性体主体部段的万向变形被第一支承芯体部阻挡。为了调节液压支承的纵向刚度或横向刚度,可改变第一和/或第二弹性体主体部段的厚度和弹性。通过这样的设计,没有因在初始载荷下的收缩而在弹性体主体内产生拉伸内应力,这提高疲劳强度。液压支承的紧凑设计确保简易可制造性。
该液压支承的有利的实施方式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巴克欧洲股份公司,未经威巴克欧洲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03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