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减震器的弹簧元件以及具有弹簧元件的车辆减震器和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24520.8 | 申请日: | 2017-04-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730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F·赛伊-摩尔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巴斯夫欧洲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9/58 | 分类号: | F16F9/58;F16F1/373;F16F1/37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5 | 代理人: | 潘飞;郑建晖 |
| 地址: | 德国莱茵河***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减震器 弹簧 元件 以及 具有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减震器的弹簧元件(1)。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弹簧元件(1),所述弹簧元件具有一个纵向轴线(L)和一个沿着所述纵向轴线延伸的基体(3),所述基体能够在未压缩的基本状态和沿着所述纵向轴线的方向压缩的状态之间弹性变形,并且所述基体具有一个端侧(9),所述端侧具有一个被形成用于接触车辆减震器的阻尼器帽的接触表面(15a,15b),其中所述接触表面(15a,15b)被至少部分地结构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车辆减震器和具有这样的弹簧元件的车辆、特别是乘用车辆。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减震器的弹簧元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这样的弹簧元件的车辆减震器,并且涉及一种具有这样的减震器的车辆、特别是乘用车辆。
上文提及的类型的弹簧元件通常是已知的。它们被用在汽车内,例如在底盘内部。它们特别是被用作减振弹簧元件。除了经常基于金属弹簧和/或压缩气体元件的主减震器之外,几乎总是还利用优选地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另外的弹簧元件(附加减震器)。这些弹簧元件通常是同心地形成并且沿着弹簧轴线具有不同的直径和/或壁厚的中空主体。原则上,这些弹簧元件也可以充当主减震器,但是它们经常与主减震器结合来承担端部止动功能。它们在此通过形成或加强车辆悬架的渐进特性来影响装有弹簧的轮的力-行程特性。因此可以减小车辆的俯仰效果并且增强滚动支撑。特别的是,通过几何配置优化起始刚度;这对车辆的悬架舒适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功能提高驾驶舒适性并且确保非常高的驾驶安全性。几何形状的特定布置在使用寿命期间产生几乎恒定的部件属性。
附加弹簧的三维配置的一个困难在于力吸收的经常期望的、特别柔性的使用,其也被称为弹簧元件的柔性启动。为了实现这样的柔性启动,例如,公开的申请DE102004049638描述了环绕的弯曲唇缘,其也被称为“花形”。然而,弯曲唇缘的延伸因为附加弹簧的几何形状而受到限制,以使得柔性启动也可以仅在非常狭小的范围内变化。此具有弯曲唇缘的成形也仅在某种程度上适合于特别高的载荷。此外,弯曲唇缘在主要通过发泡方法实现的生产中具有显著缺点。在浇铸过程中,弹簧元件中的中空空间通常由一个芯限定,必须在固化之后将弹簧元件从该芯拉出。紧密贴合的弯曲唇缘的所出现的载荷导致不可忽略的浪费。另一个缺点在于与弯曲唇缘的制造相关联的昂贵的去毛刺操作。
WO2010/020588A1示出了一种中空弹簧元件,所述弹簧元件的外表面具有至少一个环绕的凹口,所述凹口在其基座处具有曲率半径<1mm的凹口几何形状,以实现均匀刚性轮廓和均质材料载荷,其中所述弹簧元件意在不具有解锁、屈曲或膨胀的倾向。
US2006/0049604A1和EP0382645A1示出了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弹簧元件。
除了努力实现弹簧元件的尽可能柔性的启动行为之外,一般在工业中并且特别是在车辆工业中在尽可能很大程度地消除干扰噪音方面存在兴趣。主要还通过底盘和安装在此的减震器引起恼人的噪音。已经注意到在现有技术中不利的是,弹簧元件可能具有发出吱吱响的噪声的倾向,因为在减震器受到最大冲击的情况下它们会受到极大的压缩。
在此背景下,本发明所基于的目的在于改进在开始提及的弹簧元件以便尽可能减少噪声发出。特别地,本发明所基于的目的还在于进一步改进弹簧元件的止动行为或启动行为。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通过在开篇所提及类型的一种用于车辆减震器的弹簧元件来实现本发明所基于的目的,所述弹簧元件具有一个纵向轴线和沿着所述纵向轴线延伸的一个基体所述基体能够在未压缩的基本状态和沿着所述纵向轴线的方向压缩的状态之间弹性变形,并且所述基体具有一个端侧,所述端侧具有一个被形成用于接触车辆减震器的阻尼器帽的接触表面,其中至少所述接触表面、优选地整个表面、被部分地或完全地结构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巴斯夫欧洲公司,未经巴斯夫欧洲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245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