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19520.9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8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下田胜海;奥村一千;吉川真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KYB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F16H1/16;F16H5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塞子 螺旋弹簧 蜗杆轴 贯通孔 支承部 主体部 支承 轴承 旋转自如 齿轮箱 曲面状 外周面 施力 蜗轮 封闭 贯穿 制造 | ||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0)包括蜗杆轴(20)、用于将蜗杆轴(20)支承为旋转自如的轴承(50)、用于借助轴承(50)对蜗杆轴(20)朝向蜗轮(10)施力的螺旋弹簧(60)、具有能够供螺旋弹簧(60)贯穿的贯通孔(37)的齿轮箱(30)、以及用于封闭贯通孔(37)的塞子(70),塞子(70)具有主体部(70a)和用于支承螺旋弹簧(60)的支承部(70b),塞子(70)的外周面在从主体部(70a)到支承部(70b)的范围内形成为曲面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及用于制造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动力转向装置,已知有这样的方式:通过利用弹簧对用于支承与蜗轮啮合的蜗杆轴的轴承施力来减小蜗轮的齿与蜗杆轴的齿之间的间隙。
针对这种动力转向装置而言,在日本JP2012-197029A中公开了这样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通过向形成于齿轮箱的贯通孔中压入塞子从而将弹簧在轴承的外周面和塞子之间压缩。在齿轮箱的外周面和塞子的头部之间安装有O形密封圈。利用O形密封圈密封齿轮箱与塞子之间的间隙,从而将齿轮箱密封。
发明内容
在日本JP2012-197029A所公开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中,在塞子和齿轮箱之间设有O形密封圈,部件数量较多。此外,在向齿轮箱的贯通孔压入塞子之前,必须将O形密封圈组装于塞子。因此,动力转向装置的制造花费时间。
为了削减部件数量并缩短制造时间,考虑仅通过塞子的压入来封闭贯通孔,不使用O形密封圈。为此,需要进一步增大塞子的外径,从而使得在压入了塞子的状态下在齿轮箱和塞子之间没有形成间隙。
但是,在日本JP2012-197029A所公开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中,若增大塞子的外径,则在压入塞子时塞子的外周面或贯通孔的内周面被磨削,削屑有可能混入到齿轮箱内。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防止削屑混入到齿轮箱内并且削减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部件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包括:蜗杆轴,其随着电动马达的驱动而旋转;蜗轮,其与蜗杆轴啮合,将电动马达的旋转力传递到用于使车轮转向的齿条轴;轴承,其用于将蜗杆轴支承为旋转自如;施力构件,其用于借助轴承对蜗杆轴朝向蜗轮施力;齿轮箱,其用于收纳蜗杆轴和轴承,具有能够供施力构件贯穿的贯通孔;以及封闭构件,其用于封闭贯通孔,封闭构件具有配置在贯通孔内且与贯通孔的内周面接触的主体部和朝向轴承而与主体部连续地形成且用于支承施力构件的支承部,封闭构件的外周面在从主体部到支承部的范围内形成为曲面状。
此外,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制造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方法,该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包括:施力构件,其用于借助轴承对蜗杆轴朝向蜗轮施力;齿轮箱,其用于收纳蜗杆轴和轴承,具有能够供施力构件贯穿的贯通孔;以及封闭构件,其用于封闭贯通孔,封闭构件具有配置在贯通孔内且与贯通孔的内周面接触的主体部和朝向轴承而与主体部连续地形成且用于支承施力构件的支承部,封闭构件的外周面在从主体部到支承部的范围内形成为曲面状,齿轮箱具有包围蜗杆轴和轴承且形成有贯通孔的筒状部和封闭筒状部的开口端的底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这样的工序:在支承着自底部突出的突出部的状态下将封闭构件向贯通孔压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封闭构件的周边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与图2相对应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图5的封闭构件的周边的放大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KYB株式会社,未经KYB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95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 下一篇: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