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快速耦合器和流体回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10192.6 | 申请日: | 2017-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36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 发明(设计)人: | M·丹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马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31/06 | 分类号: | F16K31/06;F16L37/28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董华林 |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快速 耦合器 流体 回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中的流体接头的机动车快速耦合器(10),所述快速耦合器包括:耦合器体(12),在耦合器体中构成有流体线路(18),流体能流动通过流体线路。所述快速耦合器(10)包括第一流体接口(14),该第一流体接口构造成,使得快速耦合器(10)能直接地连接到机动车的流体引导构件、尤其是冷却器上,使得所述流体引导构件支撑所述快速耦合器(10)。所述快速耦合器(10)包括第二流体接口(16),该第二流体接口经由流体线路(18)与第一流体接口(14)处于流动连通。所述快速耦合器(10)包括阀(30),所述阀包括阀封闭元件(38),该阀封闭元件延伸到流体线路(18)中。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机动车快速耦合器(10)的流体回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中的流体接头的机动车快速耦合器以及一种机动车中的流体回路、尤其是发动机的冷却回路或者空调设备的致冷剂回路。
背景技术
由现有技术已知一些快速耦合器,它们应用在机动车的流体回路中,例如应用在冷却系统中。用于流体接头的快速耦合器形成在通常固定安装在机动车中的流体引导构件例如冷却器与较柔性的引导流体的另一部件如线路例如软管之间的过渡部。快速耦合器为此连接到机动车的流体引导构件与流体引导线路上,使得流体能从流体引导构件经由流体引导线路流动至机动车的另一组件,或者相反地流体。通常在线路的两个端部上分别采用一个(快速)耦合器,以便保证朝向流体引导构件过渡或者朝向机动车组件过渡。
另外已知,在流体回路中可以设置截止阀,其释放或截止通过流体回路的流体流。这种阀通常具有两个流体接口,阀经由流体接口利用软管集成到流体回路中。此外,在机动车中需要为阀实现结构空间以及连接可能性,以便能将集成到流体回路中的阀定位在期望的取向上。
在此已表明为不利的是,在形成结构空间方面的灵活性是减小的,因为需要考虑到各单个组件即阀以及(快速)耦合器以及随之而来的需要的结构空间。另外,流体回路包括多个流体接口,这提高了干扰的风险、甚至失灵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快速耦合器,借此允许简单构造的流体回路,该流体回路还是节省空间的。
所述目的按本发明通过一种用于机动车中的流体接头的机动车快速耦合器达到,其包括:耦合器体,在耦合器体中有流体线路,流体能流动通过流体线路;第一流体接口,该第一流体接口构造成,使得快速耦合器能直接地连接到机动车的流体引导构件、尤其是冷却器上,使得所述流体引导构件支撑所述快速耦合器;第二流体接口,该第二流体接口经由流体线路与第一流体接口处于流动连通;以及阀,所述阀包括阀封闭元件,该阀封闭元件延伸到流体线路中。
本发明的目的此外通过一种机动车中的流体回路达到,其包括前述类型的机动车快速耦合器,该快速耦合器连接到机动车的流体引导构件上。
本发明的基本构思是,用于流体接头的快速耦合器同时包括阀,使得流体的控制在快速耦合器中实现。因此避免用于将阀连接到流体回路中的附加的接口。此外,流体回路更加节省空间地构成,因为不需要附加的结构空间用于单独地构成的阀。同时取消了否则需要的单独的用于阀的连接可能性,因为阀经由快速耦合器集成到流体回路中。此外,通过快速耦合器的第一流体接口保证,所述阀保持在期望的取向中。这是因为,连接有快速耦合器的流体引导构件经由第一流体接口支撑快速耦合器。第一流体接口构造成,使得出现的力、尤其是重力传递到流体引导构件上,使得快速耦合器保持可靠。
流体引导构件是机械地固定地连接在机动车上的自身刚性的结构组件。所述构件通常除了流体线路之外还具有其他功能、例如对流体进行冷却。因此,所述构件不是线路或软管。
一个方面规定,在耦合器体中,尤其是在第二流体接口的区域中,构成用于阀封闭元件的阀座。因此,耦合器体形成阀的组成部分,因为耦合器体包括该阀座,当阀处在关闭位置中时,阀封闭元件与阀座共同作用,阀在关闭位置中截止流体通过流体线路的通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马股份公司,未经宝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01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