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经遗传矫正的自体角质形成细胞进行的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基因疗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05233.2 | 申请日: | 2017-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39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祖拉布·希普拉什维利;尼贡·T·纽伦;M·皮特·马林科维奇;吉恩·唐;阿尔弗雷德·T·莱恩;保罗·A·卡瓦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利兰·斯坦福大学托管委员会;退伍军人事务部代表的美国政府 |
主分类号: | C12N5/071 | 分类号: | C12N5/071;C12N5/079;C07K14/78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郭放;许伟群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遗传 矫正 角质 形成 细胞 进行 隐性 营养不良 型大疱性 表皮 松解症 基因 疗法 | ||
提供了用于胶原蛋白VII的基于细胞的递送以治疗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和角膜糜烂的方法。本公开还提供了包含角质形成细胞片层或角膜细胞片层,或者基本上由其组成,或者更进一步由其组成的组合物和药物组合物。
联邦政府资助的研究和开发
本发明是在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颁发的合同AR055914下借助政府资助进行的。政府对本发明享有一定的权利。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根据35U.S.C.119(e)要求2016年1月4日提交的美国序列第62/274,700号和2016年10月28日提交的美国序列第62/414,533号的优先权,所述专利的每一个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治疗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和角膜糜烂的方法和组合物。
背景
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RDEB)是由COL7A1基因(胶原蛋白VII,C7)中的突变(导致C7功能的缺乏)引起的遗传性基因起疱性皮肤病。患有此病症的患者的特征在于皮肤和粘膜组织(包括口咽、结膜、食管以及泌尿生殖道和胃肠道的远端方面)的广泛起疱和糜烂。疼痛的起疱和糜烂是重大残疾;然而,愈合伤口的结瘢也会引起显著的发病率,包括并指畸形(假性并趾)、眼的睑球粘连、食管狭窄、小口畸形、舌系带过短和四肢狭窄。已知,慢性创伤和结瘢诱发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侵袭,这是RDEB中的严重问题,从第二个十年开始,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是该群体的主要死亡原因。因此,对于该疾病的最佳疗法可以是应该尽早实施以防止致残结瘢发生,并防止起疱。此外,在RDEB治疗方法中,全身性地矫正皮肤和粘膜组织的能力将是非常需要的。
VII型胶原蛋白(C7)是大的同源三聚体三螺旋胶原蛋白分子,其在其NC2末端经历反平行二聚体形成,然后超分子装配成称为锚定原纤维的附着结构,其将基底膜区(BMZ)的致密层连接至乳突状真皮。C7含有大的NC1结构域(其结合致密层中的层粘连蛋白-332)和胶原蛋白结构域(collagenous domain)(其包裹乳突状真皮中的间质胶原蛋白原纤维)。因此,RDEB中缺乏C7会在乳突状真皮与致密层之间产生起疱。
尽管该疾病的分子诊断有所进展,但目前的疗法仅限于姑息治疗。虽然已经提出了替代C7的几种方法,但全都有其局限性。局部应用时,rC7不能穿透完整的皮肤,从而局限于受伤区域。用于RDEB患者的皮内rC7蛋白注射是另一种选择;然而,来自常规针头注射的有限扩散需要rC7微针阵列递送,这尚不能用于临床使用。
为了治疗目的,需要将C7局部递送至皮肤。本发明解决了这个问题。C7的全身性疗法可导致全身性毒性。(参见Hou等(2015),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135,3060–3067)。
概述
提供了用于治疗人受试者中的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的组合物和方法。在本发明的治疗方法中,通过整合编码野生型人C7的基因构建体,将人角质形成细胞群工程化以表达C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的表达水平。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表达水平低于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的表达水平,与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的表达水平类似或相同。本发明包括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工程化以表达野生型C7的分离的角质形成细胞群,可将其在药物单位剂量组合物中提供。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受试者是患有引起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的C7的遗传缺陷的人。在实施方案中,遗传缺陷是RDE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利兰·斯坦福大学托管委员会;退伍军人事务部代表的美国政府,未经小利兰·斯坦福大学托管委员会;退伍军人事务部代表的美国政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52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