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经遗传矫正的自体角质形成细胞进行的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基因疗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05233.2 | 申请日: | 2017-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39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祖拉布·希普拉什维利;尼贡·T·纽伦;M·皮特·马林科维奇;吉恩·唐;阿尔弗雷德·T·莱恩;保罗·A·卡瓦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利兰·斯坦福大学托管委员会;退伍军人事务部代表的美国政府 |
主分类号: | C12N5/071 | 分类号: | C12N5/071;C12N5/079;C07K14/78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郭放;许伟群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遗传 矫正 角质 形成 细胞 进行 隐性 营养不良 型大疱性 表皮 松解症 基因 疗法 | ||
1.角质形成细胞片层在制备用于治疗受试者中的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RDEB)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其中所述角质形成细胞片层包括皮肤细胞群,所述皮肤细胞利用包含编码功能性人胶原蛋白VII(COL7A1)蛋白质的基因构建体的病毒转导,其中通过用包含所述基因构建体的病毒进行转导来矫正所述皮肤细胞,并且其中所述转导的皮肤细胞中的每一个具有不超过3的前病毒基因组拷贝数(PGC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病毒包括逆转录病毒、AAV(腺伴随病毒)或慢病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逆转录病毒是LZRSE-病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逆转录病毒被GalV-假型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如此转导的所述皮肤细胞符合病毒转导效率(VTE)50%的预释放标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将所述角质形成细胞片层移植到皮肤创面床,所述皮肤创面床任选地没有未矫正的创面床角质形成细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中处理所述皮肤创面床以消除未矫正的创面床角质形成细胞。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受试者患有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RDEB)。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细胞对于所述受试者是自体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受试者是人。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将所述角质形成细胞片层经历选自以下的一个或多个测试:VTE测试、PGCN测试、无菌测试、内毒素测试、支原体测试、革兰氏染色无菌测试、LEAES活力测试、释放后测试、RCR测试、细胞毒性T细胞测定、抗C7 LH24 mAb表征、电子显微镜术、免疫电子显微镜术、免疫荧光染色、C7表达或AF分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免疫荧光染色包括直接或间接免疫荧光染色。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将所述角质形成细胞片层置于无细胞基质、胶原蛋白基质或生物相容性网片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生物相容性网片由热塑性树脂、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高分子量聚烯烃、未涂覆的单丝聚丙烯、聚醚醚酮、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四氟乙烯、膨化聚四氟乙烯、尼龙、硅或其任何组合制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皮肤细胞包括干细胞。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前病毒基因组拷贝数(PGCN)小于2。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前病毒基因组拷贝数(PGCN)小于1.5。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前病毒基因组拷贝数(PGCN)小于1。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前病毒基因组拷贝数(PGCN)小于0.5。
20.一种角质形成细胞片层,其包含皮肤细胞群,所述皮肤细胞利用包含编码功能性人胶原蛋白VII(COL7A1)蛋白质的基因构建体的病毒转导,其中所述皮肤细胞中的每一个具有不超过3的前病毒基因组拷贝数(PGC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利兰·斯坦福大学托管委员会;退伍军人事务部代表的美国政府,未经小利兰·斯坦福大学托管委员会;退伍军人事务部代表的美国政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523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