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扭力梁制造方法及扭力梁制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05065.7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30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井口敬之助;水村正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G9/04 | 分类号: | B60G9/04;B21D22/02;B21D53/88;B60G21/055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高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力 制造 方法 装置 | ||
该扭力梁制造方法,是制造具备固定形状闭截面部和形状变化部的扭力梁的方法,所述固定形状闭截面部其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在上述长边方向的任意位置是大致V字形状或大致U字形状的闭截面,所述形状变化部具有与上述固定形状闭截面部相连并且拥有与上述闭截面不同的形状的闭截面的连接区域;具有拉伸工序,对于形成有上述固定形状闭截面部及上述形状变化部的扭力梁坯材中的至少上述连接区域施加沿着上述长边方向的拉伸力,得到上述扭力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被应用到汽车的扭力梁式悬架装置中、抑制了金属疲劳的扭力梁的扭力梁制造方法及扭力梁制造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6年3月30日在日本提出的特愿2016-067929号主张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如周知那样,作为汽车用悬架系统的一形态,扭力梁式悬架装置已广泛地普及。
扭力梁式悬架装置具备:扭力梁组件,将旋转自如地支承左右的车轮的左右一对的拖曳臂用扭力梁连结,进而将左右一对的弹簧承接部接合在扭力梁的左右端附近;弹簧及减震器,将扭力梁及车体间连结。扭力梁经由从车体的左右朝向中央侧延伸的枢轴相对于车体可摆动地连接。
扭力梁例如通过用压力成形或液压成形将金属管塑性加工而形成,扭力梁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从与拖曳臂的安装部朝向固定形状闭截面部被形成为大致V字形状或大致U字形状的闭截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扭力梁具备具有大致V字形状或大致U字形状的大致一定闭截面的固定形状闭截面部、被连接在左右的拖曳臂上的安装部、和位于固定形状闭截面部及安装部间的形状变化部(渐变部),在车体从路面受到外力的情况下,主要借助扭力梁的扭转刚性来确保车体的侧倾刚度(roll stiffness)。
另一方面,即使扭力梁具有充分的侧倾刚度,由于扭力梁经由车轮或拖曳臂从路面受到各种外力,所以起因于这样的外力而发生复杂的应力分布,金属疲劳容易发展。该金属疲劳例如在形状变化部及固定形状闭截面部间的连接部附近容易显著地发生。
因此,在从路面受到了各种外力的情况下,也需要抑制金属疲劳的发展,为了抑制这样的金属疲劳而开发了各种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4)。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通过在将扭力梁压力成形后,进行淬火、回火、喷丸硬化而使扭力梁的外侧表面硬化,使扭力梁的疲劳特性提高。
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技术通过使用在热处理后表面硬度变高的钢管,使扭力梁的表面硬度提高,使扭力梁的疲劳特性(Fatigue properties)提高。
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技术通过由液压成形施加从钢管的内方朝向外方的压力而赋予拉伸应力,结果,使扭力梁的残留应力减小,使疲劳特性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6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2322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06365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3-0914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应用专利文献2~4所记载的技术而使扭力梁的疲劳特性提高,并不能说一定容易,而且有设备投资等的初始成本及制造运行成本增大的问题。所以,希望有能够有效率地制造疲劳特性优良的扭力梁的扭力梁制造技术。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率地制造疲劳特性优良的扭力梁的扭力梁制造方法及扭力梁制造装置。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50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用混合悬架臂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限动器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