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扭力梁制造方法及扭力梁制造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05065.7 | 申请日: | 2017-03-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30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井口敬之助;水村正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G9/04 | 分类号: | B60G9/04;B21D22/02;B21D53/88;B60G21/055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高迪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扭力 制造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扭力梁制造方法,制造具备固定形状闭截面部和形状变化部的扭力梁,该固定形状闭截面部其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在上述长边方向的任意位置是大致V字形状或大致U字形状的闭截面,该形状变化部具有与上述固定形状闭截面部相连并且拥有与上述闭截面不同的形状的闭截面的连接区域,上述扭力梁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具有拉伸工序,对于形成有上述固定形状闭截面部及上述形状变化部的扭力梁坯材中的至少上述连接区域施加沿着上述长边方向的拉伸力,得到上述扭力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梁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拉伸工序中,在将外方部分的内侧用内侧支承部件支承、并且使外侧卡止部件卡止在上述外方部分的外侧的状态下,使上述内侧支承部件及上述外侧卡止部件向从上述固定形状闭截面部离开的方向移动,从而施加上述拉伸力,上述外方部分比上述连接区域更靠沿着上述长边方向的外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力梁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拉伸工序中,将上述连接区域的外侧用外侧支承部件支承,与上述内侧支承部件及上述外侧卡止部件的移动同方向并且同步地使上述外侧支承部件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梁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拉伸工序中,使上述扭力梁坯材的两端间沿着上述长边方向相对地离开,从而将上述拉伸力遍及上述扭力梁坯材的全长而施加。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扭力梁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拉伸工序中,对于上述扭力梁坯材的至少上述连接区域在上述长边方向上赋予1%以上的变形。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扭力梁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拉伸工序之前,具有将坯管加压而得到上述扭力梁坯材的加压工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扭力梁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拉伸工序之前,具有将坯管加压而得到上述扭力梁坯材的加压工序。
8.一种扭力梁制造装置,制造具备固定形状闭截面部和形状变化部的扭力梁,该固定形状闭截面部其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在上述长边方向的任意位置是大致V字形状或大致U字形状的闭截面,该形状变化部具有与上述固定形状闭截面部相连并且拥有与上述闭截面不同的形状的闭截面的连接区域,上述扭力梁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
一对保持机构,将形成有上述固定形状闭截面部及上述形状变化部的扭力梁坯材中的在沿着上述扭力梁坯材的长边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处于比上述连接区域靠一侧的部分、和处于比上述连接区域靠另一侧的部分保持;以及
第1驱动机构,在各上述保持机构保持上述扭力梁坯材的状态下,以对于形成有上述固定形状闭截面部及上述形状变化部的扭力梁坯材中的至少上述连接区域施加沿着上述长边方向的拉伸力的方式,使各上述保持机构间沿上述长边方向相对地离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扭力梁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上述保持机构保持上述扭力梁坯材的两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扭力梁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可动金属模,具有与上述固定形状闭截面部及上述形状变化部对应的形状;以及
第2驱动机构,将上述可动金属模相对于对上述扭力梁坯材赋予上述固定形状闭截面部及上述形状变化部之前的坯管推压。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扭力梁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上述保持机构中的至少一方具备:
内侧支承部件,被插入到上述形状变化部的内侧;以及
外侧卡止部件,卡止在上述形状变化部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506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用混合悬架臂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限动器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