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减小动力传动系统中的扭振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04390.1 | 申请日: | 2017-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16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M·古泽利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马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16 | 分类号: | F16F15/1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董华林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减小 动力 传动系统 中的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扭振减振装置,用于将以转矩和转速的形式的驱动功率从驱动机械传递到动力传动系统上,该扭振减振装置具有初级接头和次级接头以及耦合装置,该初级接头能由驱动机械输送驱动功率,该驱动功率能由该次级接头输出到动力传动系统上,该耦合装置在转矩传递方向上设置在初级接头与次级接头之间,其特征在于,耦合装置具有减振执行器,该减振执行器具有活塞室和能在该活塞室中运动的活塞元件,活塞元件为了引起降低力而能被加载在活塞室中的工作压力,活塞室和活塞元件能与初级接头和次级接头耦联,使得通过初级接头相对于次级接头的旋转运动,能引起活塞元件在活塞室中的克服降低力的移动,并且在活塞室中的工作压力能由压力产生装置改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传递驱动功率时减小扭振的装置,该驱动功率能由在机动车中的内燃机提供。按前序部分所述的扭振减振装置由现有技术已知,尤其作为双惯量飞轮由DE8713332U1已知。
背景技术
下面借助于用于机动车的动力传动系统描述本发明,该机动车具有按往复活塞结构方式的内燃机,这不应理解成本发明对这种实施形式的限制。按往复活塞结构方式构成的内燃机由设计引起地具有不均匀的驱动转矩,即能由这种机械输出的转矩加载有扭振或旋转不均匀性,它们经常使机动车的行驶舒适性变坏。
由这种驱动机械提供的驱动转矩能理解成平均转矩,该平均转矩与以振动方式的旋转不均匀性叠加。这种扭振或旋转不均匀性主要传递到动力传动系统上并且被车辆乘员感受为不舒服。在现有技术中,具有大量用于减小这种扭振的装置。在这种关系中所谓的双惯量飞轮是极其重要的。在该双惯量飞轮中,初级接头能与内燃机耦联并且次级接头能与另外的动力传动系统耦联。这两个接头能通过弹簧装置或弹簧阻尼装置彼此连接。扭振引起初级接头相对于次级接头旋转运动,在此,该扭振一方面通过能振动的弹簧质量系统减小,附加地该扭振能通过阻尼装置减弱并且从而进一步减小。
DE8713332U1致力于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统的双惯量飞轮,其由固定在内燃机的曲轴上的第一旋转质量、与变速器输入构件连接的第二旋转质量以及在这两个旋转质量之间的扭转阻尼装置构成,该第二旋转质量可旋转地支承在第一旋转质量上,该扭转阻尼装置用于减弱扭转振动。总体上也由DE3411092A1已知这种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改进的用于减小扭振的装置。
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扭振减振装置解决,该扭振减振装置用于将以转矩和转速的形式的驱动功率从驱动机械传递到动力传动系统上,该扭振减振装置具有初级接头和次级接头以及耦合装置,该初级接头能由驱动机械输送驱动功率,该驱动功率能由该次级接头输出到动力传动系统上,该耦合装置在转矩传递方向上设置在初级接头与次级接头之间,其特征在于,耦合装置具有减振执行器,该减振执行器具有第一活塞室和能在该第一活塞室中运动的活塞元件,活塞元件为了引起降低力而能被加载在第一活塞室中的工作压力,第一活塞室和活塞元件能与初级接头和次级接头耦联,使得通过初级接头相对于次级接头的旋转运动能引起活塞元件在第一活塞室中克服降低力的移动,并且在第一活塞室中的工作压力能被第一压力产生装置改变,其中,第一活塞室通过流体管路与第一压力产生装置连接。
扭振减振装置在本发明的意义中可以理解成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装置,其设置成用于将以转矩和转速的形式的驱动功率从驱动机械传递到动力传动系统上。在此,扭振减振装置尤其设置用于与以往复活塞结构方式的内燃机一起应用。进一步优选,该扭振减振装置构成为液压装置,并且因为在这种装置中经常采用的流体是不可压缩的,所以该扭振减振装置优选具有一种如下装置,即该装置具有弹簧刚性或弹性,以便构成能振动的系统。在本发明的一种尤其优选的实施形式中,采用制动液作为流体,因为该制动液尤其是压力稳定且温度稳定的。
在本发明的意义中,动力传动系统可以理解成轴或变速器或另外的构件,其设置用于朝机动车的至少一个驱动轮传递驱动功率,能由驱动机械输出的驱动功率输出到动力传动系统上,该驱动功率能由扭振减振装置传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马股份公司,未经宝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43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