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电池换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05964.6 | 申请日: | 201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84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董洪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洪刚 |
主分类号: | B65G1/04 | 分类号: | B65G1/04;B65G1/137;B60L11/18;B60S5/06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 | 代理人: | 刘喜莲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电池 电池仓 控制装置 电池箱 电动汽车 换电系统 加电 电池 本实用新型 建设成本 统一标准 移动单元 移动能力 电操作 加电站 移出 移入 连通 交换 配合 | ||
一种智能电池换电系统,该系统包括电池箱、电池仓和若干智能电池,电池仓上设有便于电池仓与电池箱连通进行智能电池交换的加电管;该系统还包括控制智能电池交换的控制装置,每个智能电池上均设有与控制装置配合的控制单元和移动单元,智能电池在控制装置控制下依靠自身的移动能力并通过加电管移入或移出电池仓和电池箱完成换电操作。本实用新型不仅可大大降低加电站的建设成本,而且使得各种规模的车辆都可以使用相同规格的电池,便于促进电池统一标准,使得电动汽车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最终实现电动汽车的全面普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智能电池换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直接充电的模式虽然方法简单,但是需要比较长的充电时间,公共充电站对场地和电力的需求比较大,而且,越普及问题就越突出,最主要的还是无法即插即用,在快捷性和便利性上与传统汽车有着无法克服的弊端。
现在,虽然已存在一种换电为主、充电为辅的模式,被认为是电动汽车能够普及的最有希望的模式,但是目前采用换电模式的电动汽车只在很小的范围内使用着,究其原因是因为现在的换电模式更换方式复杂,一般需要一定规模的厂房,厂房内往往设有地下设施或者其它复杂的辅助设备,有的更换方式需要借助大量的人力配合,除了以上换电站规模庞大、造价高昂以外,换电方法也各不相同,难以统一电池标准,并且换电模式与传统加油模式在使用习惯上反差太大,因此换电模式正在逐步的边缘化,没有办法进行大规模的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充换电方便快捷的智能电池换电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智能电池换电系统,该系统包括电池箱、电池仓和若干智能电池,电池仓上设有便于电池仓与电池箱连通进行智能电池交换的加电管;该系统还包括控制智能电池交换的控制装置,每个智能电池上均设有与控制装置配合的控制单元和移动单元,智能电池在控制装置控制下依靠自身的移动能力并通过加电管移入或移出电池仓和电池箱完成换电操作。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智能电池换电系统,所述控制装置与控制单元通过蓝牙或WIFI无线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还连接有RFID芯片,每个电池仓和电池箱内均设有若干便于控制装置定位的RFID标签。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智能电池换电系统,所述移动单元包括驱动轮和用于驱动驱动轮带动智能电池前后左右移动的驱动电机,电池仓、电池箱和加电管内均设有供驱动轮移动的电池通道。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智能电池换电系统,所述电池仓和电池箱的内部均设有通过竖立隔板隔开的若干个用于智能电池存放和智能电池电力输入输出的电池间,电池间之间通过电池通道相互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智能电池换电系统,所述电池仓设有多个,多个电池仓之间通过电池通道相互连通;所述电池箱设有多个,多个电池箱之间通过电池通道相互连通,所述智能电池能够通过电池通道在多个电池仓或电池箱之间移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智能电池换电系统,所述电池仓和电池箱均为多层结构,电池仓和电池箱内的层结构之间通过坡形电池通道相互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一种与智能电池换电系统配套使用的加电汽车,该加电汽车设置有若干用于安装电池箱的电池箱安装腔,电池箱安装腔之间通过电池通道相互连通;该加电汽车上还设有用于与电池仓配合进行智能电池交换的加电口,加电口通过加电通道与电池箱安装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洪刚,未经董洪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059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机器人技术的全自动仓库系统
- 下一篇:用于药房的自动补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