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体交通桥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93623.1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09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沈公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冯慧 |
地址: | 211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杆 上平台 底面 连接单元 两边 立体交通桥 动力装置 交叉设置 立体交通 连接装置 投影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体交通桥,由若干连接单元连接构成,每一个连接单元均为由支撑杆连接的上平台和底面构成,所述的上平台两边分别设置连接装置。所述的底面在支撑杆的投影处对应设置支撑杆存放凹槽。所述的支撑杆为两副分别设置在上平台和底面的两边。所述的支撑杆为交叉设置。所述的底面还设置支撑杆动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桥梁构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升降的道路桥梁。
背景技术
在城市中驾驶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堵点,在某一时间段异常拥挤,原因可能是该区域周围本身是大多数车辆的目的地,或者是上下班的必经地,上下班高峰期特别拥堵。或者一些中小学校附近,学生上下学的时间段,由于接送的车辆较多,而道路又比较狭窄,就很容易造成拥堵。但是这种情况是有时间性的,并非全天都同样的拥堵,有的时候,该区域的实际情况又不适合建造高架桥。目前针对这种道路状况,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往往需要靠交警认为干预,但是效果也并不明显。或者是学校附近,多数是要求家长的车辆尽量停的远离学校区域,但是这样又带来了各种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无法设立立交桥,又只是特殊时段拥堵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体交通桥,具有占地省,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方案为:一种立体交通桥,由若干连接单元连接构成,每一个连接单元均为由支撑杆连接的上平台和底面构成,所述的上平台两边分别设置连接装置。
所述的底面在支撑杆的投影处对应设置支撑杆存放凹槽。
所述的支撑杆为两副分别设置在上平台和底面的两边。
所述的支撑杆为交叉设置。
所述的底面还设置支撑杆动力装置。
所述的底面下同样设置支撑杆。
所述的上平台边缘处设置压力传感器和成像采集装置,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和成像采集装置与控制中心连接。
所述的上平台和底面之间的支撑杆在上平台升起时,左右相邻两个支撑杆之间的距离大于一辆车的宽度。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交通桥在非拥堵时段可以收起,与平路一样,不遮挡视线,不影响周围的景观。而当拥堵时段时,桥梁升起成为双层立交,可以很好的分流道路上的车辆,有效解决拥堵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体积小,收起时完全不占地方,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连接单元示意图。
图3为连接单元倾斜状态工作示意图。
其中,1为立体交通桥,2为上平台,3为底面,4为支撑杆,5为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立体交通桥,由若干连接单元连接构成,每一个连接单元均为由支撑杆连接的上平台和底面构成,所述的上平台两边分别设置连接装置。
所述的底面在支撑杆的投影处对应设置支撑杆存放凹槽。
所述的支撑杆为两副分别设置在上平台和底面的两边。
所述的支撑杆为交叉设置。
所述的底面还设置支撑杆动力装置。
所述的底面下同样设置支撑杆。
所述的上平台边缘处设置压力传感器和成像采集装置,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和成像采集装置与控制中心连接。
所述的上平台和底面之间的支撑杆在上平台升起时,左右相邻两个支撑杆之间的距离大于一辆车的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936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层道岔减振扣件下垫板及其减振扣件
- 下一篇:一种富水区高液限红黏土填筑路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