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汽车的能量回收系统设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82979.5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55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肖行亦;吴锐宾;杨华良;肖楚勤;朱强;许滋崇;李桔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索菱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3/52 | 分类号: | B60T13/52;B60T13/74;B60L7/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汉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99 | 代理人: | 彭益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控制器 能量回收系统 本实用新型 模拟信号 逆变器 整车制造成本 电动真空泵 压力警报器 真空存储罐 真空助力器 整车控制器 传统液压 动力电池 轮毂电机 摩擦制动 能量补给 续驶里程 延时开关 液压管路 再生制动 真空管路 真空压力 动力性 汽车 充电 电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汽车的能量回收系统设计,包括电机再生制动部分和传统液压摩擦制动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器之间由模拟信号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与电机控制器之间由模拟信号连接,所述逆变器之间以及逆变器和电机控制器之间由导线相互连接,所述轮毂电机之间和真空助力器之间由液压管路连接,所述真空压力延时开关、压力警报器、真空存储罐和电动真空泵之间由真空管路连接;由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技术背景中提到的充电时间长,续驶里程短,无法快速实现能量补给,动力电池昂贵,整车制造成本高,高速阶段的动力性不足等诸多问题,具有广泛的市场经济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能量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汽车的能量回收系统设计。
背景技术
汽车行业的发展面临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两大问题。作为新能源汽车研发方向之一的电动汽车,由于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近乎零排放的优点,成为了汽车行业研究、设计和生产的热点。纯电动汽车具有诸多优势却未成为主流交通工具,因为其弱点和局限性同样明显带来了充电时间长,续驶里程短,无法快速实现能量补给,动力电池昂贵,整车制造成本高,高速阶段的动力性不足等诸多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以提高电动汽车的能量利用率的基于汽车的能量回收系统设计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汽车的能量回收系统设计,以实现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充电时间长,续驶里程短,无法快速实现能量补给,动力电池昂贵,整车制造成本高,高速阶段的动力性不足等诸多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汽车的能量回收系统设计,包括电机再生制动部分和传统液压摩擦制动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再生制动部分包括车轮、轮毂电机、电机控制器、逆变器、整车控制器、整车能量管理系统、真空存储罐、电动真空泵、真空助力器、真空压力延时开关、蓄电池;所述电机控制器之间由模拟信号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与电机控制器之间由模拟信号连接,所述逆变器之间以及逆变器和电机控制器之间由导线相互连接,所述轮毂电机之间和真空助力器之间由液压管路连接,所述真空压力延时开关、压力警报器、真空存储罐和电动真空泵之间由真空管路连接。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与真空压力延时开关之间由导线相互连接。
优选的,所述车轮上安装有轮毂电机,所述轮毂电机为可逆电机。
优选的,所述车轮包括车轮A、车轮B、车轮C和车轮D。
优选的,所述轮毂电机再生制动虽然可以回收制动能量并向车轮提供部分制动力,但是轮毂电机再生制动效果受电机特性、电池、车速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在紧急制动和高强度制动时不能独立完成制动要求,为了保证整车制动的安全性,在采用再生制动的同时,还要采用传统的液压摩擦制动作为辅助。
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具有可逆作用的轮毂电机来实现电动汽车动能和电能的转化。在汽车减速或制动时,轮毂电机以发电机形式工作,汽车行驶的动能带动轮毂电机将汽车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蓄电池中;在汽车起动或加速时,可逆电机以电动机形式工作,将储存在蓄电池中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给汽车。这对于改善汽车的能量利用效率,延长电动汽车的行驶距离是至关重要的。国外有关研究表明,在存在较频繁的制动与起动的城市工况运行条件下,有效地回收制动能量,电动汽车大约可降低15%的能量消耗,可使电动汽车的行驶距离延长10%-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索菱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索菱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829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